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人说话好假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人说话好假的成语:泛泛而谈、口如悬河、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天花乱坠、甜言蜜语、心口不一、悬河泻水、有声有色、花言巧语

1、泛泛而谈

解释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出处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例句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2、花言巧语

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例句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鲁迅《而已集·可恶罪》)

3、口若悬河

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例句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4、口如悬河

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例句陈宫保倒着实和秋谷谈了一回,见秋谷口如悬河的滔滔不绝,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六八回

5、能说会道

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例句这个人生就的两片巧嘴,巧嘴滑舌,能说会道。(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6、天花乱坠

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例句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7、悬河泻水

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张平《抉择》:“但问题是严阵在他这犹如悬河泻水的言谈中,你根本了解不到有关他的一点儿信息。”

8、心口不一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例句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俞天白《危栏》

9、甜言蜜语

解释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例句卞福坐在旁边,甜言蜜语,劝了一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10、巧舌如簧

解释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例句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11、有声有色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例句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12、滔滔不绝

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例句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