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幼儿写字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幼儿写字的成语:半死不活、笔力独扛、笔底生花、方方正正、呼之欲出、活灵活现、龙飞凤舞、生动活泼、死气沉沉、铁画银钩、栩栩如生、字字珠玑、笔走龙蛇、奄奄一息、一丝不苟

1、呼之欲出

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例句这幅肖像画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真有呼之欲出之势。

2、活灵活现

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例句他忽然把个乐正子又请出来,说的活灵活现,倒也有个意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

3、生动活泼

解释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

出处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应当提倡讲话,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例句这次联欢会的节目安排得非常生动活泼,大家都十分尽兴。

4、栩栩如生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例句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5、奄奄一息

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例句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6、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句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7、字字珠玑

解释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例句无

8、半死不活

解释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例句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老舍《骆驼祥子》十八)

9、龙飞凤舞

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例句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10、铁画银钩

解释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句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11、笔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例句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12、死气沉沉

解释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例句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气沉沉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13、笔底生花

解释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出处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例句她笔底生花,下笔千言

14、方方正正

解释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例句徐光耀《平原烈火》:“开了一张收条,在收条上方方正正地盖了自己的手戳。”

形容幼儿写字的词语:笔力独扛

词语解释

1、笔力独扛: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