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赞美燕子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赞美燕子的成语:蚕头燕尾、池鱼堂燕、池鱼幕燕、处堂燕雀、处堂燕鹊、大祸临头、鼎鱼幕燕、东劳西燕、釜鱼幕燕、歌莺舞燕、鸿鹄之志、虎头燕颔、环肥燕瘦、唧唧喳喳、劳燕分飞、柳莺花燕、龙威燕颔、幕燕鼎鱼、幕燕釜鱼、幕上燕巢、轻歌曼舞、社燕秋鸿、兔丝燕麦、兔葵燕麦、五雀六燕、心地善良、燕侣莺俦、燕巢危幕、燕昭好马、燕瘦环肥、…

1、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2、处堂燕雀: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3、池鱼幕燕: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4、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

5、处堂燕鹊: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6、鼎鱼幕燕: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7、东劳西燕: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8、釜鱼幕燕: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

9、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10、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11、劳燕分飞: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12、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13、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14、幕燕釜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同“幕燕鼎鱼”。

15、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16、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17、兔丝燕麦: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18、兔葵燕麦:形容景象荒凉。

19、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20、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21、燕巢幕上: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22、燕巢危幕: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23、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24、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25、燕瘦环肥: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7、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28、燕雀处堂: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29、燕翼贻谋: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

30、燕雀相贺: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

31、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32、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33、莺俦燕侣:莺、燕:比喻女子;俦:伴侣。指男子的妻室或情侣。

34、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35、莺声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36、莺啼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37、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38、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

39、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40、燕骏千金:后以之为招纳贤士之典。

41、歌莺舞燕: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42、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43、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44、鹰拿燕雀: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45、燕昭好马: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46、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47、大祸临头: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48、唧唧喳喳:形容杂乱尖细的声音

49、心地善良: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关于赞美燕子的词语:幕上燕巢、莺莺燕燕、毫不费力

词语解释

1、幕上燕巢:幕:帐幕。幕帐上的燕窝。比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2、莺莺燕燕:1.莺和燕。比喻春光物候。语本唐杜牧《为人题赠》诗之二:"緑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2.喻指众多的姬妾或妓女。语本宋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王文诰辑注:"李厚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遇崔氏女于蒲﹐小名莺莺……'宋援曰:'《汉.外戚传》: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赵飞燕而悦之。先是有童谣曰: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盖帝每微行﹐尝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有张公子。'任居实曰:'或说张祜妾名燕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