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空灵的唯美成语:不知所从、返虚入浑、浑浑噩噩、空谷幽兰、沁人心脾、绕梁三日、人才辈出、水月镜花、水月镜像、娓娓动听、无知无识、弦外之意、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余音绕梁、钟灵毓秀
1、返虚入浑解释①指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②指人无知无识,浑浑噩噩。
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例句他们是返虚入浑,他们是等于‘无’——世界上就等于没有他们一样。郭沫若《塔·阳春别》
2、浑浑噩噩解释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例句他自己在十六七岁时浑浑噩噩的,所以觉得十六岁的女孩子便那么练达人情世故,不是“寿相”。(茅盾《一个女性》)
3、空谷幽兰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例句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
4、沁人心脾解释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出处宋·林洪《冷泉亭》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例句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鲁迅《呐喊·社戏》)
5、人才辈出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例句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6、水月镜花解释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例句水月镜花空好看,不过是,今生如此算收梢。《再生缘》第六十七回
7、娓娓动听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例句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邹韬奋《我的母亲》)
8、弦外之音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例句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9、言外之意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例句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10、钟灵毓秀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例句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11、弦外之意解释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史·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例句无
12、余音绕梁解释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句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梁实秋《听戏》)
13、绕梁三日解释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句参见“余音绕梁”。
14、不知所从解释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15、水月镜像解释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出处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例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4卷:“三界六道,唯有心观,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形容空灵的唯美词语:无知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