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环境很阴森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环境很阴森的成语:不知不觉、驰魂夺魄、怵目惊心、道路相告、动魄惊心、鬼哭神嚎、鬼火狐鸣、毛森骨立、毛骨悚然、目不暇给、尸横遍野、竖起脊梁、云迷雾罩、云迷雾锁、胆战心惊、寒气逼人

1、不知不觉

解释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例句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2、驰魂夺魄

解释形容振撼心灵。

出处徐迟《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

例句望着驰魂夺魄的钻塔群,想起这一切,耳边卷来了无边的战鼓和汽笛。李瑛《钻塔礼赞》诗

3、胆战心惊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例句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4、动魄惊心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例句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5、毛森骨立

解释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例句无

6、目不暇给

解释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例句无

7、尸横遍野

解释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例句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敌军尸横遍野,损失惨重。

8、竖起脊梁

解释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例句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能竖起脊梁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清·翟灏《通俗编·身体》引《指月录》)

9、云迷雾锁

解释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例句无

10、云迷雾罩

解释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例句无

11、毛骨悚然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例句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12、怵目惊心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例句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闻一多《龙凤》)

13、鬼哭神嚎

解释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例句此时大名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鬼哭神嚎。(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

描写环境很阴森的词语:道路相告、鬼火狐鸣、寒气逼人

词语解释

1、道路相告:路上行人互相传递消息。形容消息或事件引人注目。

2、鬼火狐鸣:鬼火闪烁,野狐悲鸣。形容阴森恐怖的荒野夜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