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看破不说破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看破不说破的成语:迟疑不决、举棋不定、首鼠两端、心中有数、心领神会、欲言又止、指桑骂槐、心心相印、百思不解、心照不宣、一窍不通、心知肚明

1、百思不解

解释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例句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清·无名氏《葛仙翁全传》)

2、迟疑不决

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例句我做了她的俘虏,她反而有点迟疑不决了。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3、举棋不定

解释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例句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举棋不定。(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4、首鼠两端

解释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例句何得首鼠两端,坐待灭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5、心领神会

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例句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6、心照不宣

解释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例句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心照不宣,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7、心心相印

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例句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8、心中有数

解释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例句春玲要先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东山交锋做准备。(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9、一窍不通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例句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10、指桑骂槐

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例句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11、欲言又止

解释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例句无

关于看破不说破的词语:心知肚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