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惊吓到了的成语:乘虚可惊、出乎意外、大言相骇、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耽惊受怕、躭惊受怕、蜂虿作于怀袖、高世骇俗、狗吠之惊、鸡皮疙瘩、面如死灰、目瞠口哆、心惊胆丧、心惊胆慑、心惊胆怕、心碎胆裂、心胆俱碎、心胆俱裂、心胆皆碎、伤弓之鸟
1、出乎意外解释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例句无
2、担惊受怕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例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
3、耽惊受怕解释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例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4、担惊受恐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例句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
5、躭惊受怕解释犹言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例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躭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水浒传》第六一回
6、蜂虿作于怀袖解释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出处《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7、狗吠之惊解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例句你不至于被这狗吠之惊所吓倒吧。
8、心胆俱裂解释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例句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二)
9、高世骇俗解释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10、面如死灰解释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例句无
11、担惊忍怕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例句无
12、伤弓之鸟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例句败了的,似伤弓之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
13、心胆俱碎解释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斗志。”
例句无
14、大言相骇解释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15、心胆皆碎解释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帝知事泄,心胆皆碎。”
16、鸡皮疙瘩解释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例句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海风吹来,凉意侵人,裸露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
17、乘虚可惊解释乘:趁;虚:空虚;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恐吓他
出处《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18、心惊胆怕解释内心惊惧害怕
出处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例句吴强《红日》:“胜利的冲锋号,抖荡着使敌人心惊胆怕的嘹亮声音。”
19、心惊胆丧解释内心惊惧害怕
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20、心惊胆慑解释慑:恐惧。指人内心惊惧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例句明·孙梅锡《琴心记·夜亡成都》:“扮著花枝将身拽,呀,一声树拉,不觉心惊胆慑。”
形容被惊吓到了的词语:目瞠口哆、心碎胆裂
词语解释
1、目瞠口哆: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