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讽刺意义的成语:狗仗人势、挂羊头卖狗肉、狐假虎威、沐猴而冠、为虎作伥、指桑骂槐
1、狗仗人势解释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例句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2、挂羊头卖狗肉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例句我们的组织决不能叫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反动分子、投机分子所欺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8章
3、狐假虎威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句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4、指桑骂槐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例句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5、沐猴而冠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例句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6、为虎作伥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例句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