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改变自己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改变自己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成语:安内攘外、拔本塞原、拔本塞源、抽薪止沸、沸沸扬扬、釜底抽薪、剪草除根、裂冠毁冕、扬汤止沸、斩草除根

1、安内攘外

解释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例句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2、拔本塞源

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例句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3、拔本塞原

解释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例句无

4、剪草除根

解释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例句当局为了剪草除根,下令解散学校,把学生和教职员一律轰出来。(梁斌《红旗谱》四十九)

5、扬汤止沸

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例句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

6、抽薪止沸

解释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例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7、沸沸扬扬

解释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例句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黄泥冈上一伙贩枣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冈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8、釜底抽薪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例句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9、斩草除根

解释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句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10、裂冠毁冕

解释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例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序》:“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