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十分感谢的成语:恩将仇报、感同身受、感恩戴德、感激不尽、感激涕零、感遇忘身、结草衔环、敬谢不敏、千恩万谢、谢天谢地、感恩图报
1、恩将仇报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例句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2、感恩戴德解释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例句偶有一个狡滑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3、感恩图报解释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例句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4、感激涕零解释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出处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例句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七回)
5、感同身受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例句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
6、感遇忘身解释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出处《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7、感激不尽解释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例句无
8、结草衔环解释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例句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9、敬谢不敏解释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例句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郭沫若)
10、千恩万谢解释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例句曹禺《日出》第三幕:“哑巴又行揖,又行礼,千恩万谢地走出去。”
11、谢天谢地解释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例句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