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想拒绝一个人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想拒绝一个人的成语:碍难从命、吃闭门羹、辞富居贫、分甘绝少、拒之门外、拒人于千里之外、拒谏饰非、来者不拒、面目一新、却之不恭、一人耳目、一指蔽目、一新面目、一新耳目、倒打一耙、一叶障目

1、碍难从命

解释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出处《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例句无

2、辞富居贫

解释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出处《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3、倒打一耙

解释《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例句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4、拒人于千里之外

解释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出处《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例句张天翼《速写三篇·“新生”》:“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5、拒之门外

解释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例句王朔《我是你爸爸》:“从儿子出院后,他就没见过他,去了几次,都被前妻和其母拒之门外。”

6、来者不拒

解释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出处《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例句弟子就学者不知多少,先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7、面目一新

解释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例句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8、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例句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9、一叶障目

解释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例句无

10、分甘绝少

解释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11、拒谏饰非

解释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出处《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例句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或工作方法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12、吃闭门羹

解释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4回:“高拱哄他钻烟筒,张守直让他吃闭门羹。”

想拒绝一个人的词语:一人耳目、一指蔽目、一新面目、一新耳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