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以貌取人的故事
1,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淡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2,一个小城市的房地产销售部,有一天来了一对普通的中年男女,拎着两个蛇皮袋。
进来以后呢,他们左看看右看看,问:店铺怎么卖?
一个小姑娘耐心地接待了他们,科长在办公室爱答不理的看报喝茶,还嫌弃小姑娘浪费时间。
这对中年夫妻看中了两间店铺以后,科长插话说要先付30万定金。
他们说:只带了20万,就装在手上拎的袋子里。
科长立即两眼放光,态度180度的大转弯,屁颠屁颠的满脸堆笑的跑过来,招呼他们细谈,把小姑娘打发去给别人倒水。
可是中年男女却说:你这样以貌取人的人,我们不想和你谈,你把刚刚的那个小姑娘叫来,我们找她买。
最后他们买了两间店铺,还买了两套大房子。
3,庞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几乎和诸葛亮齐名,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凤雏,就是因他其貌不扬,投奔孙权,孙权不用。
投奔刘备,刘备碍于面子勉强收了他,却将他发放到一个不起眼的百里小县耒阳。多亏了张飞识才及诸葛亮的举荐信,才成了刘备的座上客,为取西川立了大功。
4,钟馗是神话中人物,据说是唐初长安终南山人,背驼,五官不正,黧面虬鬓,其貌丑无比。然而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年获贡士第一。本应点中状元,唐王见他丑陋,连个进士都不取,殿内抗辩未果,触柱而亡,死后变成了捉鬼之神。
5,钟无艳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艳,是齐宣王的王后。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
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艳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便立她为王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二、关于“人不貌相”的名人例子
近日有个新闻很火,就是男司机见撞自己的是位美女驾驶员,不仅不生气,还替对方瞒下酒驾的事,双方各从保险公司骗到3万元赔付款....难道长得好看是不是更容易获得大家谅解?事实的生活中,长的好看的男女就是一种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吧!人, 是感官动物, 以貌取人, 本无可厚非. 虽然老话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但因为大家都不是圣人,好看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对方没时间了解你,所以只能第一从外表了解。同样的,你去挑苹果,你会不会挑好看的买?在同样的条件下,人都会选择比较好看的,这是资源最优选择。社会上,往往帅哥美女更为吸引人。你们在找对象的时候,首先看得是不是对方的长相?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不要说不是哦,很多人第一眼觉得对方不合眼缘,以后就再也不会对对方提兴趣了。
如果指甲里面有黑泥或者衬衣领上有一圈黄渍,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这个人生活中不那么体面的一面了。当然反过来,精致的袖扣或是自然怡人的妆容,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以及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说,注重外表,根本无可厚非。而恰如其分的衣着打扮,也的确可以为一个人加分不少。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你曾因为一个人的外表丑陋而对他/她有一些疏远及偏见吗?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会以貌取人?你看中“心灵美”or“外表美”?
三、求以貌取人的例子 最好是外国的
身材短小,颜色黯淡,似乎无底的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却常常盘膝在矮凳上,或栖息在窗台里;时而活泼狂笑,时而沉没在犹豫里。总之,一个活在梦里的大梦想家。 ——罗曼罗兰
正如罗曼罗兰所描述的那样,拿破仑并不是一个身材高挑、英俊潇洒的人,和我们心目中的统治者形象一点也挨不上,可他却成为了一代领袖。这是为什么呢?这本《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拿破仑》就解答了这一问题。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
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非常大,他在数学方面上曾经创造过一个“拿破仑定理”。
四、辩论会以貌取人是对的事例
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语出《史记·卷六十七》:“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子羽,人名。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因为长得很难看,所以孔子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己钻研学问。而宰予因为长得仪表堂堂,又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孔子的意料之外,子羽是一个热爱学习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离开孔子后更发奋努力学习、钻研,成了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很多青年因此而慕名到他门下求学,他的名声也在诸侯之间传开了。相反,宰予却非常懒惰。尽管孔子非常认真地教,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极差,孔子曾再三地劝导他,但他都不听,气得孔子把他比作没有用的朽木。
后来,宰予靠着他的口才,在齐国做官,可是没多久,就因为和别人一起作乱,被齐王处死了。孔子听到宰予的死讯,很感慨地说:"从子羽身上使我明白,不能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而宰予的事也告诉我,不能只凭一个人所说的话来衡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