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成语:等量齐观、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平分秋色、平头百姓、平起平坐、势均力敌、芸芸众生、分庭抗礼

1、等量齐观

解释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例句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等量齐观。

2、分庭抗礼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例句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3、截然不同

解释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例句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迥然不同

解释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例句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5、平分秋色

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例句这场足球赛,两队势均力敌,平分秋色,最后以1:1握手言和。

6、平起平坐

解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例句他和县长平起平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7、势均力敌

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例句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8、芸芸众生

解释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处《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例句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9、平头百姓

解释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例句古华《芙蓉镇》第一章:“山镇上的平头百姓啊,他们的财产不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