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花丛中精灵的成语:百花争艳、百花齐放、败柳残花、鞭辟入里、并蒂芙蓉、惨绿愁红、姹紫嫣红、倡条冶叶、出水芙蓉、初发芙蓉、吹气胜兰、春华秋实、春花秋月、蝶恋蜂狂、繁花似锦、浮光掠影、浮花浪蕊、孤芳自赏、桂林一枝、桂子飘香、桂馥兰香、含苞待放、含苞欲放、寒花晚节、红衰翠减、华而不实、华不再扬、花容月貌、花朝月夕、花红柳绿、…
1、暗香疏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2、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3、败柳残花: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4、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5、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6、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7、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8、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9、惨绿愁红: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10、蝶恋蜂狂: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11、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2、浮花浪蕊: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
13、孤芳自赏: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14、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15、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16、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17、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18、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19、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0、华而不实: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21、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22、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23、华不再扬: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24、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25、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26、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27、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28、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29、兰艾同焚: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30、梨花带雨: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31、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32、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33、马上看花: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34、如花似月: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同“如花似玉”。
35、下马看花: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36、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37、走马看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38、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9、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40、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41、倡条冶叶: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42、初发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43、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44、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45、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46、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47、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48、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49、黄花晚节: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50、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51、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