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 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幅对联说的是

一、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意思是哪里去寻找忠贞的魂魄?楚地养育了屈原这样品节高尚的人!想当年高吟《天问》,湘江应该能理解屈原作《九歌》的衷心!

“招魂”不仅指屈原的作品《招魂》,还一语点出了凭吊的主题;“香草”借指屈原,因屈原在《离骚》中以种种香草自喻,而且暗指屈原的高尚品节。

“三户地”即指楚地,也指屈原的故国楚国,是化用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

《呵壁》,即《天问》,和《九歌》一样都是屈原的作品,作者在这里用《九歌》暗指屈原,不仅对仗工整,也更能体现屈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赞扬屈原的目的。

扩展资料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是清朝文人秦瀛为屈子祠写的对联,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不仅体现了对屈原的缅怀,而且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却为屈原写悼辞,他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辞的人。其辞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

宋玉在悼辞中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辞赋上学习屈原,并且在屈原的基础上对楚辞进行了发展,所以在当时人们将宋玉称作是继屈原以后最杰出的辞赋家。

二、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

颂屈原的句子,其中招魂,九歌、等等出自屈原的《离骚》。

三、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副...

三户地指楚怀王不听屈原劝,入秦,被扣死,新任楚王发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说出国就算拼得只剩三户人家也要与秦国决一死战,此处三户地代指屈原故国楚地,香草是屈原离骚中常用的意向,下联前面“呵壁”指屈原悲愤时呵壁问天,有《天问》篇传世,湘流即指湘江乃是屈原投江之地,《九歌》是屈原代表作,此时也指代屈原一腔拳拳爱国之心。

四、“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

屈原 :1、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 2、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事物。 3、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