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无视的成语成语:充耳不闻、刮目相看、另眼相看、漠然置之、视而不见、视若无睹、束之高阁、熟视无睹、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1、刮目相看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2、另眼相看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
例句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3、视而不见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1)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2)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坏事,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
4、视若无睹解释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句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熟视无睹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句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6、束之高阁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句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7、置若罔闻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例句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置若罔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8、置之不理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例句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9、置之度外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句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10、充耳不闻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例句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11、漠然置之解释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例句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