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的出处?

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是句话出自哪...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书中,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二、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三句话出自何处?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书中,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三、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着他盖起了高高的楼房,看着他宴请宾客,看着他盖的楼房塌了。

一、寓意

形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

二、出处

孔尚任《桃花扇》:“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段话与《红楼梦》中的“呼啦啦大厦将倾”是异曲同工之调。作者把描写点集中在“楼”上,用紧承相连的“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雄辩地表明了荒淫腐化和亡国之间的必然联系,迫促的节奏表达了愤激之情。

扩展资料

形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词语:

一、大厦将倾

释义:大厦比喻旧政权或旧势力。形容即将来临的崩溃局势。

引证: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其实,这也难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谁又不是这样?”

二、危在旦夕

释义:指危险就在眼前。

引证: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

四、我见他起高楼 我见他宴宾客 我见他楼塌了 出自什么篇章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书中,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扩展资料: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1690年,孔尚任还京,任国子监博士,过了很长一段冷局闲曹的生活。他的剧本《桃花扇》,正是经过了长期酝酿,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参考资料:桃花扇-百度百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