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度假村环境的成语:出尘不染、得天独厚、断杼择邻、风雨不改、花前月下、淮橘为枳、锦天绣地、孟母三迁、谈情说爱、得其所哉、风土人情
1、得其所哉解释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例句毕业生都分配到了能发挥各自专长的工作,真是得其所哉。
2、断杼择邻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3、风土人情解释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例句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4、风雨不改解释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出处《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例句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岂所谓徐公之行已有常,而诗人之风雨不改耶?”
5、花前月下解释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例句这两位大学生的姻缘非同一般,他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幽情,而是南浦大桥的工程,将两人感情紧密相牵。
6、淮橘为枳解释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例句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严复《原强》)
7、锦天绣地解释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出处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例句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明·李翠微《正宫山樵灯犯·元宵艳曲》)
8、出尘不染解释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例句秋影主人,中年却扫,炉熏茗盌,拥髻微吟,花社灵光,出尘不染。(清·陈裴之《香畹楼忆记》第十五节)
9、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10、谈情说爱解释指谈恋爱。
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例句无
11、得天独厚解释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出处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例句他有一副好嗓子,学唱歌是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