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害人终害己的例子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在路上挖了一个洞,想捉弄同样,结果自己却不小心掉进自己弄的陷阱里。 也曾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在路上看到一窝马蜂,于是想引马蜂去咬同学,结果自己被马蜂蛰得变成了大胖子! 这两则故事和《鹧鸪和捕鸟人》说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害人终害己!如果坏心眼的鹧鸪不是想以众多同类的性命以换取自己的性命,它最终就不会被捕鸟炖着吃了! 俗话之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就是因为“害人终害己”。所以,我们绝不能有害人之心,我们想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帮别人多一点,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二、有关不讲诚信而害人害己的事例
1、孙膑与庞涓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到了魏国,魏王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确有本领,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庞涓自己,认为取得了盖世大功,不时向人夸耀。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孙膑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其实,请孙膑到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孙膑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后来,庞涓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使得他承受刖刑及鲸面的酷刑。
过了一段时间,孙膑识破了庞涓的诡计,于是装作神志不清的样子,骗过庞涓,被齐国大将田忌救出来。孙膑到了齐国后,齐王十分敬重他。
在一次战役中,孙膑采用了按天减少军灶的方式使得庞涓上当。 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用墨在一棵树上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到了之后,辨认了树上的字,大惊失色:“我中计了!”话音未落,箭如骤雨,庞涓浑栽倒身亡。
2、周瑜
周瑜劝诱诸葛亮投吴不成,下定决心必除之而后快;正巧刘备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孙权提出假意要把孙权之妹许配刘备,实则引诱刘备来东吴的妙计;然而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和吴国太乔国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态度下,周瑜的计策被一一化解,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死前说出既生瑜何生亮,便吐血而亡。
3、白泰官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白泰官,是当时八大武术家之一。他成亲后因故离家多年,一直浪迹江湖。有一次回乡途中,他恰巧遇到个小孩正对着一块大石头练功,掌到之处,火光四溅。
白泰宫心想:“我家乡竟有这样的小孩,现在武功就如此了得,长大后肯定超过我。”在强烈嫉妒心的驱使下,他竟一掌把孩子打死了。
在断气之前,孩子只说了一句:“我爹爹白泰宫一定会找你报仇!”白泰宫一听,如五雷轰顶,方知杀的是自己儿子,但悔之晚矣。
4、蒋瑗
蒋瑗喜欢嫉妒别人,说:‘’谁胜过我,我就嫉恨他;谁奉承我,我就喜欢他。听到别人行善,我就怀疑他的用心;听到别人造恶,我不经考察就盲目信任。见别人有所得,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见别人有所失,就暗暗高兴,好像自己有所得一样。”
所以他的孩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肢体萎缩,一个以脚残疾,一个疯癫,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
5、秦桧
秦桧一直嫉妒岳飞得到重用,害死了岳飞之后,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
。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桧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
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三、醉狐狸害人终害己的故事
你好! 害人终害己 ——读《鹧鸪与捕鸟人》有感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在路上挖了一个洞,想捉弄同样,结果自己却不小心掉进自己弄的陷阱里。 也曾听说过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在路上看到一窝马蜂,于是想引马蜂去咬同学,结果自己被马蜂蛰得变成了大胖子! 这两则故事和《鹧鸪和捕鸟人》说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害人终害己!如果坏心眼的鹧鸪不是想以众多同类的性命以换取自己的性命,它最终就不会被捕鸟炖着吃了! 俗话之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就是因为“害人终害己”。所以,我们绝不能有害人之心,我们想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帮别人多一点,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四、古代因嫉妒害人害己的故事
1、烽火戏诸侯
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孙膑与庞涓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一次战役中,孙膑采用了按天减少军灶的方式使得庞涓上当。 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用墨在一棵树上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到了之后,辨认了树上的字,大惊失色:“我中计了!”话音未落,箭如骤雨,庞涓浑栽倒身亡。
3、周瑜
周瑜劝诱诸葛亮投吴不成,下定决心必除之而后快;正巧刘备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孙权提出假意要把孙权之妹许配刘备,实则引诱刘备来东吴的妙计。
然而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和吴国太乔国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态度下,周瑜的计策被一一化解,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死前说出既生瑜何生亮,便吐血而亡。
4、秦桧
秦桧一直嫉妒岳飞得到重用,害死了岳飞之后,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
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桧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
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5、齐桓公养祸害己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
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
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
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