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

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兵连祸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不接、后手不接、后手不上、肩摩袂接、肩摩踵接、肩摩毂接、接连不断、留有余地、络绎不绝、目不暇接、巧不可接、青黄未接、青黄不接、人才辈出、趾踵相接、趾踵相错、踵迹相接、踵足相接、踵武相接、踵趾相接、昼日三接、短兵相接、连续不断

1、兵连祸接

解释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出处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例句无

2、短兵相接

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例句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鲁迅《两地书·二》)

3、风马牛不相及

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例句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风马牛不相及。(郭沫若《百花齐放·杜鹃花》)

4、风马不接

解释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出处《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例句无

5、后手不接

解释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例句无

6、接连不断

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例句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接连不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7、肩摩毂接

解释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肩摩毂接,竞爽一时,殆古今所罕也。”

例句无

8、肩摩袂接

解释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例句无

9、络绎不绝

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例句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10、巧不可接

解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例句无

11、青黄未接

解释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黄不接”。

出处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例句无

12、人才辈出

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例句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13、趾踵相错

解释形容人数之多。同“趾踵相接”。

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

例句无

14、趾踵相接

解释形容人数之多。亦作“趾踵相错”。

出处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

例句无

15、踵迹相接

解释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例句无

16、踵趾相接

解释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出处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例句缅想当年景象:那种踵趾相接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韩北屏《非洲夜会·橘林茶香》

17、踵足相接

解释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出处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例句无

18、昼日三接

解释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出处《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例句摘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明·汪道昆《高唐梦》

19、留有余地

解释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出处宋·王令《寄介甫》:“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例句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八章

20、目不暇接

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句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21、肩摩踵接

解释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例句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22、青黄不接

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句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

23、踵武相接

解释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出处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例句无

接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后手不上、连续不断

词语解释

1、后手不上: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