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小学语文成语的用法

小学语文成语的用法:不切实际、不耻下问、风华正茂、革故鼎新、好高骛远、厚德载物、坚持不懈、全神贯注、舍本求末、专心致志、卓有成效、百炼成钢、德高望重、舍本逐末、司空见惯

1、百炼成钢

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例句青年一代只有通过生产实践的各种考验,才能百炼成钢。

2、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3、德高望重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句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4、风华正茂

解释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例句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5、好高骛远

解释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例句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画蛋·练功》)

6、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例句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坚持不懈

解释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例句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8、舍本逐末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例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9、舍本求末

解释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例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10、司空见惯

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例句“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11、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例句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12、卓有成效

解释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例句我们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13、不切实际

解释指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例句在确定销售计划之前,应先进行市场调查,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14、革故鼎新

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例句北京地方,受历代君主的压力,害得毫无生气,此后革故鼎新,当有一番佳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回)

15、全神贯注

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例句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