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玉器对吗
汉代玉鸽汉代玉鸽
cnartn.org/19/2015-08-28/7950.html - 2015-08-28 - 艺术鉴赏
26. 和合二仙方牌(和田籽玉)
和合二仙方牌(和田籽玉)
cnartn.org/19/2015-08-28/7947.html
二、求解 值得入手吗 说汉代 器行挺喜欢 玉质比较差的感觉
汉代玉器有眉毛一样的加工工艺!汉代玉雕作为中国玉雕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其技艺之高超,风格之鲜明,历来倍受推崇,绝非浪得虚名。
汉代玉器在技法上最突出的是“汉八刀”和“游丝毛雕”。
汉八刀,知道的人很多,风格简练流畅,神态逼真,宛如八刀雕就。像玉蝉、玉翁仲、玉猪很多都是汉八刀的代表作。
游丝毛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一种阴刻细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毛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楼主所说的眉毛一样的加工工艺,就是这种技法的典型。这种线纹是用一种非常尖细的坚硬器物在玉器上进行雕刻,若用力不均,会出现叉道和若断若续的“跳刀”。
这种技法在汉代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后代虽然唐宋元明都有类似技法,但水平,已经远远不如了。当今虽然能做出类似效果,甚至更精细,但用的已经不是纯手法,而是借助精良的加工工具。
三、在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4个高峰期?
文人墨客对玉赞誉道:
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白居易《效陶潜体》
敢谢亲贤得琼玉,仲宣能赋亦能诗 鲁纶《送史兵曹盘官赴楼烦》
现在,通过高科技的国家专利技术(中国发明专利2003101054848),对玉进行激活和催化,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方法,使璞玉(死玉)转化为活玉;活玉富含玉浆分子,并能持续不断的释放玉浆分子,玉浆分子能激活和保养人体细胞,从而对人体健康发挥极佳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活玉的研究成果,为宫廷珍品走向社会化、大众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开创了中国活玉事业崭新的发展局面。
四、汉代玉器有可能有眉毛一样的的加工工艺吗
玉器发展的三次高峰新石器晚期出现制造高峰
目前,考古发现制造年代最早的玉器,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早期原始文化部落的玉器,主要是用于装饰的首饰或显示威仪的武器,比如璜、玦、珠和斧、刀、匕等器形均有出土。”于平介绍,新石器时期,尤其是新石器晚期我国进入了首个玉器制造高峰阶段。
根据考古发掘,东北的红山文化玉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这些赫赫有名的玉器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作。
从地域概念而言,新石器时代玉器遗存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大约在6000年至5000年以前,北起内蒙古赤峰,经辽西、辽南、山东、江苏、浙江,南迄广东曲江,形成了一个弧形玉器带。从这时起,玉器制造业的历史开始拉开序幕,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诞生最早,延续时间最久的一类。
孔子奠定玉器文化品位
“孔子将玉的品质与儒家的道德伦理一一对应进行了阐述。”于平举例说,比如孔子认为“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直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悠长,其中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正是因为孔子以儒家的信条对玉作出了诠释,成为后世琢玉、赏玉、佩玉的品评尺衡,极大地激发了玉器的“世俗”生命力。由此以后的两千年间,玉文化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
汉代玉器发展再爬一次坡
提到汉代的玉器,人们首先会联想到金缕玉衣。
所谓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由此可以看出,汉代玉器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同时,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据了解,汉代玉器可分为社玉、葬玉、饰玉和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金缕玉衣即所谓的葬玉。陈设玉则更能体现汉玉的工艺水平。玉奔马、玉雄、玉鹰、玉辟邪立体雕刻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
汉代玉器的雕刻手法也日趋多样,精雕细琢的玉器屡见不鲜。透雕更加普遍,使玉器更显立体感。在汉代,以简练的雕刻风格影响后代,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翁仲、玉单、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
乾隆年间玉器生产达到顶峰
宋辽之前,玉雕艺术一直保持和延续前朝遗韵。唐宋之际,随着工艺、技法的日臻完善,玉雕艺术逐渐步入程式化。
金代,镂空悬雕或者立体圆雕的工艺出现,有情节、有背景。
进入明代,玉雕艺术延续了宋元写实主义的风格,加入了竹木牙角等创作题材,具体而微地表达了世俗情趣。当时,人们对于玉石的开采、雕琢已经拥有普遍的科学共识,进而相信玉石既不是蕴含自然万物的宇宙模式,也不具备人格、德性,只是一种表述艺术语言的简单素材,一种日常用品。
清代,因为乾隆皇帝喜欢收藏,玉器发展达到顶峰。当时,准噶尔人控制着新疆,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恢复了和田玉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玉雕艺术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的精髓。比如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的“痕都斯坦玉器”,这种玉器具有强烈的伊斯兰艺术风格,胎体薄如纸,线条硬拙、刚劲,玉器表面光可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