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赞美亲情友情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赞美亲情友情的成语:八拜之交、寸草春晖、淡水交情、道义之交、对床夜雨、范张鸡黍、风雨同舟、父慈子孝、骨肉团圆、骨肉相连、骨肉至亲、患难之交、艰难困苦、久别重逢、举案齐眉、老牛舐犊、莫逆之交、贫贱之交、亲密无间、亲戚朋友、倾盖如故、情同手足、情同骨肉、情投意合、情深似海、情深潭水、情深骨肉、让枣推梨、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1、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2、淡水交情: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3、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4、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5、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6、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7、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8、骨肉至亲: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9、骨肉团圆: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10、患难之交: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11、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12、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13、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14、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15、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16、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17、情深骨肉: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18、情深似海: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19、倾盖如故: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20、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21、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22、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23、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24、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25、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

26、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27、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28、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29、相亲相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30、相视莫逆: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 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31、心腹之交: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32、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33、心照神交: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34、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35、形影相随: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36、兄肥弟瘦: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37、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38、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39、沾亲带故: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

40、知疼着热: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41、志同道合: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42、至亲骨肉:关系最近的亲人。

43、总角之好: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4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45、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46、情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47、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48、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49、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50、桃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51、熙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

52、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53、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54、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55、深情厚意: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56、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57、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58、夜雨对床: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59、同生死共患难: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60、亲戚朋友:亲人、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

赞美亲情友情的词语:血浓于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