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急中出错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急中出错的成语:补偏救弊、惩前毖后、出入人罪、舛讹百出、大错特错、蹈其覆辙、抵瑕蹈隙、毫厘千里、将错就错、今是昨非、匡救弥缝、鲁鱼亥豕、鲁鱼帝虎、退思补过、文过饰非、闻过则喜、乌焉成马、以讹传讹、引咎自责、自我批评、不教而诛

1、补偏救弊

解释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也。”

例句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2、不教而诛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例句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3、惩前毖后

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例句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4、出入人罪

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例句海岩《我不是个好警察》:“凌队长怎么啦,也不能黄口白牙,出入人罪呀。”

5、舛讹百出

解释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例句这本手抄本真是舛讹百出

6、大错特错

解释完全错了。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例句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阁下说此事乃我几社挑起,却是大错特错了!”

7、蹈其覆辙

解释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出处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例句我们不能蹈其覆辙

8、毫厘千里

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例句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厘千里之谬!(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

9、将错就错

解释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例句工作中发现错误,就要立即纠正,不可将错就错。

10、今是昨非

解释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例句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鲁迅《导师》

11、匡救弥缝

解释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例句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阁部离合》:“秕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12、鲁鱼帝虎

解释指文字传抄错误。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例句清·阮葵生《茶余客话》第14卷:“较之西域元文,已经三易。其中舛讹,不但鲁鱼帝虎而已。”

13、鲁鱼亥豕

解释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例句这本书鲁鱼亥豕的例子极多。

14、退思补过

解释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例句故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15、文过饰非

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例句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

16、闻过则喜

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例句宋 陆九渊《与傅全美书》:“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17、乌焉成马

解释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出处《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古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例句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18、以讹传讹

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例句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些古迹来以惑愚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19、引咎自责

解释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例句他口口声声引咎自责,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20、抵瑕蹈隙

解释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出处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例句要请人帮忙,想抵瑕蹈隙拣人的便宜,要先懂万国公法,不然处处授人权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1、自我批评

解释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出处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例句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只好也同时开展自我批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安抚父亲告慰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