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阅读的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国家大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画饼充饥、嫁祸于人、滥竽充数、狼狈为奸、买椟还珠、盲人摸象、杀鸡取卵、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调虎离山、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1、此地无银三百两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例句他极力说这事与他无关,可脸却红红的,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调虎离山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例句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3、狐假虎威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句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4、画饼充饥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例句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5、嫁祸于人解释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出处《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例句他们这样说,固然也许是因为失败之后,嫁祸于人,或者因为自己变计,须有借口之故。(鲁迅《两地书》一0六)
6、狼狈为奸解释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例句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7、滥竽充数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8、杀鸡取卵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伊索寓言》
例句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9、守株待兔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10、亡羊补牢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11、揠苗助长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例句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12、掩耳盗铃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例句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13、叶公好龙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14、买椟还珠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例句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15、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例句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16、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例句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17、国家大事解释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例句郭沫若《王安石》:“普通一般学者,只在书斋里打圈子,对于国家大事则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