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的意思是什么?

一、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二、出处

出自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三、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原诗释义

八月的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齐,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的一片,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可是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却闲居家中,因此感到羞愧难容。闲坐河边,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产生羡鱼之情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概括出了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 ,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

后两句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 ,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 ,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在岸边看着垂钓者钓上来的鱼 好生羡慕 但是自己不去垂钓那不是白羡慕吗
表面意思是说钓鱼: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蛮有收获,我自己却只能徒然羡慕他们.其实是有比喻意义,隐喻自己求取官职而不得,只能徒然羡慕那些有官职的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当时想请宰相张九龄举荐自己为官的意思,设喻委婉含蓄.

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四、古来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什么意思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释义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3、出处

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二、赏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