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道德的古文成语

关于道德的古文成语:爱人以德、败俗伤化、败俗伤风、败化伤风、败德辱行、抱德炀和、不务正业、不耻下问、才德兼备、草偃风行、超绝非凡、成人之美、摧志屈道、大义灭亲、大人不曲、大人无己、导德齐礼、道义之交、道存目击、道高德重、德厚流光、德深望重、德薄才鲜、德高望尊、德重恩弘、德隆望重、德配天地、定于一尊、动循矩法、笃信好学、…

1、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2、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4、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5、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6、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7、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8、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9、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10、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11、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12、度己以绳: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13、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14、德薄才鲜: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15、德隆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16、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17、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18、风行草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19、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0、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21、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22、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23、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24、辉光日新: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25、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26、举善荐贤: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27、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28、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29、礼坏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30、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31、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32、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33、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34、逆道乱常:指违背道德纲常。

35、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36、轻薄无行: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37、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38、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39、人欲横流: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40、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41、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42、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43、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44、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45、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6、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47、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48、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49、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50、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51、忠贞不渝: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52、专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53、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54、自始至终: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55、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56、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57、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58、不务正业: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59、败俗伤化: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60、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关于道德的古文词语:抱德炀和、大人不曲、大人无己、动循矩法、反道败德、化驰如神、绝德至行、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恐伤雅道、仁义礼智、势高益危、无名鼠辈、一身正气、凌云壮志、遵纪守法

词语解释

1、仁义礼智: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2、动循矩法:循:遵循;矩:规矩;法:法则,礼法。举动遵循规矩礼法。形容一举一动都符合道德规范。

3、势高益危:势:权势;益危:更加危险。指旧时官宦,权势越高,危险就越大。

4、化驰如神:化:以恩德感化;驰:疾速奔走。旧时比喻道德教化深受百姓欢迎,施行极为迅速。

5、反道败德:违反正道,败坏道德。

6、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绝:断绝;恶:坏;声:话。君子即使同别人断绝交往,也不说其坏话。这是儒家宣扬的处世准则。

7、大人不曲: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8、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9、恐伤雅道:雅道:正道。惟恐破坏和影响正统的道德规范。

10、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11、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