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看不透人心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看不透人心的成语:矮子看戏、矮人观场、察颜观色、察言观行、瞠目而视、迟疑观望、东观西望、睹物思人、耳听心受、返观内照、顾影自怜、观隅反三、极目远眺、极目远望、看家本事、冷眼静看、另眼相看、明察暗访、目不斜视、旁观者清、收视反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而却步、一览无余、矮人看场、瞻前顾后

1、矮人看场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例句是真是假,要弄个明白,不能矮人看场,人云亦云。

2、矮人观场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例句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选剧》

3、察言观行

解释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例句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幸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旧唐书·薛登传》

4、察颜观色

解释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出处清·唐甄《潜书·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例句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脸,细细的察颜观色,不敢冒昧的张口。老舍《四世同堂》三十

5、瞠目而视

解释瞪大眼睛看着。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例句无

6、迟疑观望

解释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例句无

7、睹物思人

解释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例句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8、耳听心受

解释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例句长辈们的谆谆教导,晚辈们当耳听心受。

9、顾影自怜

解释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出处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例句科亦顾影自怜,矜其容色,高其声价,不屑一切。(清·张潮《虞初新志·板桥杂记》)

10、极目远眺

解释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例句陆文夫《吃喝之外》:“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

11、极目远望

解释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出处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例句无

12、看家本事

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例句无

13、冷眼静看

解释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14、另眼相看

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

例句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15、目不斜视

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例句在些在走过以后,还要扭头看一看,但改霞目不斜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16、旁观者清

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例句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17、收视反听

解释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出处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例句王统照《湖畔儿语》:“我去逛湖的时候,只有收视反听地去寻思些自己的事。”

18、熟视无睹

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句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19、望穿秋水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例句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20、望眼欲穿

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宋·杨万里《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诗:“饥望炊烟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例句但他架上眼镜,仍旧接受了她的央告。正如他对付其他一批批望眼欲穿的抗属一样。(沙汀《呼嚎》)

21、一览无余

解释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例句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朱自清《南京》)

22、瞻前顾后

解释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例句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23、东观西望

解释观:看;望:向远处看。形容四处观望,察看动静。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例句他急得东观西望。

24、明察暗访

解释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我住在此处,徒占一席,于事无济,倒不如仍然到外面去,明察暗访。”

例句经过王队长明察暗访,这个案子终于有了眉目。

25、听而不闻

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26、矮子看戏

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例句矮子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诗论》诗)

27、返观内照

解释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例句吾辈试于清夜平旦返观内照,其能免于王子之所诃与否?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

28、望而却步

解释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出处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例句凡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条件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望而却步。(秦牧《象和蚁的童话》

29、观隅反三

解释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