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言志诗有哪些?
第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多年寒窗苦,进京赶考时却是名落孙山。
他创作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游玩,当时张九龄任命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他们俩和王维都是忘年之交。
孟浩然写了这首诗呈现献给张丞相,目的是想得到他的引荐和录用。
这首诗的前四句开门见山,先描写洞庭湖的美景;后面四句才开始抒发自己求官的心切。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是化用了《淮南子 说林训》的典故,后来成为千古佳句。
他向张丞相表明: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想做官,却苦于无人引荐的处境。
第二首: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写了这首诗给水部员外郎张籍,想要探听一些虚实。
朱庆馀的这首诗是借用新婚之事写下了推荐信。
他把自己比作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公婆,用这种方式来探听虚实。
张籍看过后大为赏识,于是回赠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首诗以比喻作答,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朱庆馀才华的赏识。
从这两首干谒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都是谦谦君子,不敢将才华外露。
因此他们都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能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子登科简短故事50字?
成语典故窦燕山,出生于富庶的商人之家,从小锦衣玉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长大后,他继承了家里的产业,但是他心术不正,做生意不走正途,总想走一些歪门邪道,坑害对手商家,或者蒙骗顾客。
他还勾结官府,欺压老百姓。
“五子登科”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在《宋史·窦仪传》中就有记载,说的是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先后中了进士,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被称为“五子登科”。
事情发生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在燕山地区有一户姓窦的人家,户主名为窦禹钧,因为窦家世代居住在燕山地区,因而又被称为“窦燕山”。
窦燕山的家族是做生意的,虽然家财万贯但做生意却很不厚道,尖酸刻薄,欺行霸市,经常是“大斗进小斗出”,坑蒙拐骗的事情也做的不少。
因此虽然窦燕山家里有钱,但为富不仁、口碑极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上天谴责,让窦燕山直到三十多岁了,还是没有一儿半女,眼看着窦家就要绝后了,窦燕山头疼不已。
直到有一天,窦燕山在梦中梦到自己已经去世的老父亲。
老父亲指着鼻子骂窦燕山:“就是因为你坑蒙拐骗、为富不仁,害得老窦家都快绝嗣了!你还不改过自新、多做善事,才能让上天原谅你,才能让我们老窦家不至于绝后!”窦燕山从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好不容易缓过神来,觉得父亲说得有理,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彻底的悔过,从此一心向善,对人待物宽厚了许多,做生意也不在斤斤计较,对老百姓也乐于善施,做了不少好事。
慢慢的,人们不再说窦燕山是“奸商”、“为富不仁”,而都称呼他为“窦大善人”,窦燕山的名声慢慢地好了起来。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正在窦燕山还在为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做善事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子嗣而苦恼的时候,他又做一个梦,又梦到了自己的老父亲。
这一次,老父亲在梦里对窦燕山说:“你这些年的改过自新,老天已经看到了,我们窦家很快就有后人了,你会有五个儿子,而且这个五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都会金榜题名,你自己也会活到九十岁!”果然,没过几年,窦燕山一连得了五个儿子,他分别给儿子起名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
在窦燕山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下,这五个儿子都很优秀,并且果然都中了进士,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他们也被称为“窦氏五龙”。
长子窦仪:后晋时期中进士,先后在汉、后周做官;后来宋朝统一全国后,窦仪在宋朝继续为官,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窦仪是宋朝初年的一代名臣,窦仪去世的时候,就连宋太祖赵匡胤都悲伤不已,感慨,“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次子窦俨:后晋时期中进士,在后汉、后周及宋朝为官,在宋朝时担任礼部侍郎官职。
三子窦侃:后汉时期中进士,后来在宋朝担任起居郎,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四子窦偁:后汉时期中进士,后来在后周、宋朝为官,在宋朝时担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官职。
五子窦僖:后周时期中进士,后来在宋朝担任左补阙。
后来人们把“五子登科”的含义进行了延伸,比喻在人生的学业、事业、婚姻、家庭、财运、健康等方面都很美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赢家”。
“五子登科”的事情估计在现在是很难发生了,因为首先至少你要先有五个儿子,这个条件现在就没几个人能达到了。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陈子昂的官员,他有五个儿子,分别叫做陈尧、陈舜、陈禹、陈岱和陈秀。
一天,陈子昂决定让五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看看谁能够成为状元。
于是,他给每个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考试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五个儿子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到了考场。
最终,五个儿子都成功地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五子登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子登科是一则简短的中国古代故事在唐朝,五位选中的士子庆幸地一同得到了登科的机会,但他们却在竞赛中倒霉地遇到了相似的考题,只有写出一篇好的诗歌才能获得通过在临考前一夜,他们听到一位素未谋面的鹤发老人吟咏的诗句,并写了5首完全相同的佳作翌日,他们在考场上返回了完美的诗歌,考官非常惊奇并打算互相比较,结果五首诗句无论是字面上还是意译都一模一样,即五人皆中状元这则故事展示了华夏学问注重以德曜人的观点,并强调合作精神及机遇的重要性。
五子登科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考试制度的一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考试的最高荣誉。
五子登科形容的是唐代武则天时期,五名进士同登进士第一甲的情况。
这五名进士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成为了当时的文坛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五子登科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唐诗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之一,留名于文学史册。
同时,五子登科也成为了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传奇,对后世科举制度的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子登科本为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主人公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
家道昌盛,起初他为人心术不正,坑蒙拐骗。
百姓都痛恨他,老天惩罚他30岁膝下无子。
后来他父亲托梦让他悔改,一次他在佛寺拜佛,捡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从此后他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终于种了进士,最终儿孙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