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狗狗的优美成语:阿猫阿狗、藏弓烹狗、打落水狗、貂狗相属、斗鸡走狗、飞鹰走狗、狗口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狗吠非主、狗头军师、狗彘不如、狗彘不若、狗屁不通、狗皮膏药、狗拿耗子、狗恶酒酸、狗眼看人、狗续貂尾、狗行狼心、狗逮老鼠、狗血淋头、挂羊头卖狗肉、关门打狗、憨态可掬、狐朋狗友、狐群狗党…
1、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2、藏弓烹狗: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3、打落水狗: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4、斗鸡走狗: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5、飞鹰走狗: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6、狗眼看人:比喻眼光势力。
7、狗仗人势: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8、狗吠非主: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9、狗彘不若: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10、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1、狗急跳墙: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12、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13、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14、狗血淋头: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15、关门打狗: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16、狗皮膏药: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17、狗屁不通: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18、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19、狗拿耗子:(歇后语)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20、狗彘不如: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21、狗逮老鼠: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同“狗拿耗子”。
22、狗行狼心: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23、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24、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25、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26、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27、狐群狗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28、画虎成狗: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29、画虎不成反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30、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31、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32、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33、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34、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35、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36、泥猪疥狗: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37、牛黄狗宝: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38、人模狗样: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39、声色狗马: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40、鼠窃狗盗: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41、丧家之狗: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42、偷鸡摸狗: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43、兔死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44、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45、土鸡瓦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46、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47、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48、猪卑狗险: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49、跖狗吠尧:比喻各为其主。
50、指猪骂狗: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51、猪朋狗友: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52、貂狗相属: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53、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54、阿猫阿狗: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55、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56、狗续貂尾: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同“狗尾续貂”。
57、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58、憨态可掬:憨态:质朴,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