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赞美音乐好听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赞美音乐好听的成语:哀而不伤、鳌愤龙愁、巴人下里、白雪阳春、不知肉味、不绝如缕、缠绵悱恻、肠回气荡、长歌当哭、长江大河、初试啼声、吹弹歌舞、吹竹调丝、荡气回肠、东野巴人、动人心弦、独自乐乐、顿挫抑扬、遏云绕梁、凤箫鸾管、风风韵韵、夫唱妇随、抚掌击节、干酒嗜音、感心动耳、甘酒嗜音、高歌猛进、歌声绕梁、歌舞升平、狗马声色、…

1、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4、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5、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6、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7、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8、东野巴人: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9、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10、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1、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12、遏云绕梁: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13、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14、凤箫鸾管:笙箫之类的吹奏乐。

15、抚掌击节: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16、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17、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18、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9、含宫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20、含宫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21、含商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亦作“含宫咀征”。

22、含商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23、回肠伤气: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24、急管繁弦: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25、金鼓齐鸣: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26、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27、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28、紧锣密鼓: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29、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30、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31、铿镪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32、扣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33、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34、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35、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36、鸾吟凤唱: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37、鸾歌凤吹:指笙箫等乐曲声。

38、靡靡之声: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39、绵绵不断: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40、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41、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42、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43、品竹弹丝: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44、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45、千回百折: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46、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47、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48、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49、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50、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5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2、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53、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54、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55、宛转悠扬: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56、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57、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58、萎靡不振: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59、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60、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赞美音乐好听的词语:初试啼声、独自乐乐、干酒嗜音、感心动耳、乱世之音、袅袅不绝、千部一腔、绕梁遏云、三眼一板、丝竹陶写、阳阿薤露、妖歌曼舞、音与政通、乐以道和、剥削阶级、嘈嘈切切

词语解释

1、丝竹陶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2、乱世之音:指扰乱世道和人心的音乐。

3、初试啼声:本指初生婴儿啼声宏大,将来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乐会歌唱者初次登台。

4、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阶级。如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压迫被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但其残余仍然存在。

5、千部一腔: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6、嘈嘈切切:1.象声词。形容重浊与轻细的乐器声错杂喧响。2.象声词。形容杂乱的声音。

7、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形容享乐腐化。

8、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9、独自乐乐:乐乐:欣赏音乐。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10、绕梁遏云:绕梁:绕着屋梁,形容歌声保留时间长久;遏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端。余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歌声十分动听。

11、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