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学会感恩父母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学会感恩父母的成语:哀哀父母、大恩大德、恩深义重、恩重如山、恩重泰山、恩重丘山、父母之邦、感恩怀德、感恩戴德、感极涕零、感激不尽、感激涕零、昊天罔极、敬谢不敏、千恩万谢、山高海深、深仇大恨、舐犊情深、谢天谢地、新仇旧恨、血债累累、血海深仇、以牙还牙、知遇之恩、感恩图报、再生父母

1、哀哀父母

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例句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2、恩深义重

解释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例句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3、恩重如山

解释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例句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死亡线上救过来,对我真是恩重如山。

4、恩重泰山

解释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5、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例句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中华儿女,应该为中国尽忠,应该为祖国、为父母之邦尽忠。”

6、感恩戴德

解释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例句偶有一个狡滑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7、感恩图报

解释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例句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8、感激涕零

解释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出处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例句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七回)

9、感激不尽

解释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例句无

10、感极涕零

解释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出处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例句你如有议论,敢乞源源寄来,不胜荣幸感极涕零之至。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

11、昊天罔极

解释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例句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昊天罔极之恩,无从补报万一,思之真是令人愧恨欲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12、敬谢不敏

解释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例句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郭沫若)

13、千恩万谢

解释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例句曹禺《日出》第三幕:“哑巴又行揖,又行礼,千恩万谢地走出去。”

14、深仇大恨

解释深而大的仇恨。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例句多年积压的深仇大恨,象火山的岩浆一样从江水山的身上暴发了!(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15、舐犊情深

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安老夫妻暮年守着个独子,未免舐犊情深,加了几分怜爱。”

16、谢天谢地

解释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例句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17、新仇旧恨

解释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

例句喜儿在斗争会上见到地主黄世仁,新仇旧恨一齐涌上了心头。

18、血海深仇

解释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例句他转回身来,面向着哀悼的人群,“我们要把悲痛变成力量,我们要誓死报这场血海深仇。”(曲波《林海雪原》十八)

19、以牙还牙

解释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出处《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例句‘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0、再生父母

解释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例句他认为党是他的再生父母

21、感恩怀德

解释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例句我想请大王饶恕他的活命,将来建昌一带的人或许会感恩怀德。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

22、血债累累

解释血债:未报的杀人深仇;累累:形容很多。指杀人很多,罪恶极大。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这狗仗官势、血债累累的地头蛇,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

例句这个狗仗官势、血债累累的地头蛇,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23、知遇之恩

解释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例句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24、大恩大德

解释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例句1. 大恩大德的老爷,我上有老母要孝敬。
2. 这可真是大恩大德,真谢谢你。
3. 此时,“神圣罗马”的君主亨利八世在同罗马教宗的艰苦权利争斗中缴械,恳请教皇原谅,并且重新承认了教堂的大恩大德。
4. 忘不了你对我的大恩大德,

25、恩重丘山

解释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26、山高海深

解释比喻恩情深厚

例句党的恩情似山高海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