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和狗的成语
狗猪不食其余 、泥猪癞狗、猪卑狗险、泥猪瓦狗、猪狗不如一、狗猪不食其余 [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 ] 释义: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翻译:做人卑鄙成这样的,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二、泥猪癞狗 [ ní zhū lài gǒu ] 释义: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翻译: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人,和他比较起来,我竟然也粗鄙了。三、猪卑狗险 [ zhū bēi gǒu xiǎn ] 释义:比喻卑鄙阴险的人。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卡彬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翻译:猪的性格自卑轻浮,鹅的性格顽固傲气,狗的性格阴险。四、泥猪瓦狗 [ ní zhū wǎ gǒu ] 释义:泥塑的猪,土捏的狗。比喻不中用。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熏天,她看着也同泥猪瓦狗。”翻译:看到一个败类,虽然气焰嚣张,但是中看不中用。五、猪狗不如 [ zhū gǒu bù rú ] 释义:连猪狗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出处:近代·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翻译:他要沉住气,向品行极坏的人说好话。
有狗 有猪的成语
猪朋狗友 zhū péng gǒu yǒu 解释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出处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狐朋狗友
含有狗,猪的成语
狗彘不若(成语) 彘(zhì):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极其卑劣或行为极端无耻。[语出]《荀子·荣辱》:“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也作“狗彘不如”。[近] 禽兽不如 狼奔豕突 形容人仓皇失措的逃跑,或坏人恣意摧残破坏。 猪朋狗友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也形容只能玩乐、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与“狐朋狗友”同义。 泥猪疥狗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一龙一猪的差别。 指猪骂狗 拐弯抹角的骂人。与“指桑骂槐”同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杀猪教子 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猪羊变色 比喻扭转并彻底改变局面。 猪狗不如 骂人连牲畜都不如的话。 与“狗彘不若”同义。 辽东之猪 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 马店买猪 (歇后语)没那事。比喻无中生有的事。 扮猪吃老虎 比喻用心机耍诈。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 泥猪瓦狗 比喻无用之物。 牧猪奴戏 赌博或奕棋。 肥猪拱门 比喻送上门来的利益。 庙里的猪头 (歇后语)已经有主。引申喻有理由、有道理。 猪八戒上阵 (歇后语)倒打一钯。 比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 猪八戒戴花 (歇后语):(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猪八戒照镜子 (歇后语):(1)里外不是人。(2) 当面给他难看。 猪八戒坐飞机 (歇后语)丑上了天。 猪八戒吃人参果 (歇后语)全不知滋味。 人怕出名猪怕壮 (俗语)人出了名,往往招来各种麻烦;猪长肥了,将很快被屠宰。 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比喻条件成熟了,才好办事。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俗语)比喻见识再少也会懂得一些。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亦作三豕涉河。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的人。亦作封豨修蛇。 牧豕听经 比喻勤学。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而自视不凡,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用作自谦词。 豕交兽畜 比喻待人不礼貌。 鲁鱼亥豕 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亦作亥豕鲁鱼。 犬彘之食 比喻食物非常粗糙。 狗彘不食 比喻人的品行卑劣无耻,连猪狗都嫌弃。 曾子杀彘 比喻人讲求信用。 杀彘教子 指父母教导子女应言行一致。 行同狗彘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亦作行同狗豨。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猪突豨勇 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行同狗豨 形容人的行为卑劣。 扮猪吃老虎 比喻用心机耍诈。 鸡飞上树猪拱圈这是一句预示地震的俗语,所以地震多发区的人们将它编入歌谣:"震前动物有前兆,综合异常作预报。牛羊骡马不服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咬"。 打不死野猪树上躲猪发起怒来可不得了,会凶悍得横冲直撞,所以人们说"打不死野猪树上躲"。 猪扶不上树 喻无可救药之人。
有猪的成语和有狗的成语
成语: 猪突豨勇 (拼音:zhū tū xī yǒng)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解释: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成语: 牧猪奴戏 (拼音:mù zhòu nú xì) 出处: 《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解释: 对赌博的鄙称。 成语: 人怕出名猪怕壮 (拼音: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出处: 暂时没有此成语的出处说明! 解释: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成语: 一龙一猪 (拼音:yī lóng yī zhū)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解释: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成语: 猪卑狗险 (拼音:zhū bēi gǒu liǎn) 出处: 《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解释: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