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情紧张的四字成语
惊悸不安,如坐针毡,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坐立不安,六神无主,心烦意乱,心有余悸,大惊失色,急不可待,惴惴不安,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惊魂未定,忐忑不安,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惊悸不安:惊慌心跳,不能安宁如坐针毡: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魂不守舍: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六神无主: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心烦意乱: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表示紧张的成语
表示紧张的成语:动魄惊心、坐立不安、忐忑不安、如坐针毡、惴惴不安。
1、动魄惊心[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释义:文字温柔美丽,心情淡淡而遥远,惊恐到了的极致,可以说几乎一个字值得很多钱!
2、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释义:自从哥哥碰到了官司,我们心情都很紧张,但是又没有办法帮忙。
3、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自: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释义:两道听到了这话,心里感到很不安。
4、如坐针毡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自:《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释义:西晋时候有个叫杜锡的人,学识渊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后,多次规劝晋惠帝的儿子愍(mǐn)怀太子。愍怀太子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便故意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
5、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释: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自: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释义:每次起大风,都很担心。
形容人很紧张的成语
谈虎色变、如坐针毡、动魄惊心、坐立不安、忐忑不安一、谈虎色变白话释义: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朝代:宋作者:程颢和程颐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翻译:田夫曾经被老虎抓伤过,有人说到老虎,别人都不害怕,只有他特别害怕二、如坐针毡朝代:明作者:罗贯中出处:《三国演义》:“吉平只是大骂;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三、动魄惊心白话释义: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朝代:南朝·梁作者:钟嵘出处:《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翻译:文笔温婉清丽,意境悲凉悠远,惊骇到极点,可以说几乎一字值千金!四、坐立不安白话释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朝代:明作者:施耐庵出处:《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五、忐忑不安白话释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朝代:清作者:吴趼人出处:《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翻译:两个道士听了这些话,心神极为不安。
形容很紧张的成语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迫不及待、胆战心惊、惴惴不安、惶恐不安、如坐针毡、心烦意乱、惊心动魄、诚惶诚恐、惊弓之鸟、剑拔弩张、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张口结舌、汗不敢出、谈虎色变、动魄惊心、一触即发、急张拘诸、寒毛卓竖、神色张皇、瞪眼咋舌、千钧一发、毛发倒竖、局促不安、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