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学而的四字成语 学而什么的四字词语

学而什么的四字词语

学而不厌:厌,满足。意为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借以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学而不思:只知道一味地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关于学习的四字成语

发奋图强、锲而不舍、焚膏继晷、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等。

一、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

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三、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夜里点了油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译文: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四、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五、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用来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译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

学而十六章四字词语

《学而》十六章中的四字词语有:不亦说乎;君子务本;巧言令色;三省吾身;千乘之国;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关于学习的四字词语.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4千1千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4千1千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4千1千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3千1千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2千1千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2千865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liàn]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百度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1千526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孟子·告子上》:“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致:尽,极。志:志向,志趣。2千739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比喻读书勤奋。2千813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1千741勤学好问[qín xué hào wèn]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1千573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1千629学海无涯[xué hǎi wú yá]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1千532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1千453映雪读书[yìng xuě dú shū]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1千461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1千447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1千357引锥刺股[yǐn zhuī cì gǔ]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1千418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1千305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1千489好学不倦[hào xué bù juàn]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1千 256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 :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747 326幼学壮行[yòu xué zhuàng xíng]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752 207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763 172春诵夏弦[chūn sòng xià xián]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580 156折节读书[zhé jié dú shū]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628 125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 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要~。604 94学以致用[xué yǐ zhì yòng]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608 90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用来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554 85发奋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538 79刺股读书[cì gǔ dú shū] 比喻刻苦攻读。470 83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495 70学识渊博[xué shí yuān bó] 指学识深而且广。425 71争分夺秒[zhēng fēn duó miǎo]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464 92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387 73学非所用[xué fēi suǒ yòng] 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345 63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340 55钝学累功[dùn xué lěi gōng]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299 79然荻读书[rán dí dú shū]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295 50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 也说凿壁偷光。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用来形容贫穷而好学。339 91

与学习有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学习的成语 :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凿壁偷光、学而不厌、学富五车、牛角挂书、博览群书、韦编三绝、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囊萤映雪

关于学习的的四字成语?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 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然荻读书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文行出处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 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 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 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 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 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宏儒硕学、 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 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 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 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 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 勤学好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