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有汉的成语 带汉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带汉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江汉之珠、河汉无极、江淮河汉、江汉朝宗、彪形大汉一、江汉之珠白话释义:江汉:长江和汉水。指长江、汉江所出产的夜明珠,是珠中之最美者。形容贵重之物。出处:《管子·揆度》:“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朝代:先秦作者:管仲译文:北方用禺氏的玉,南方用江汉的珍珠。二、河汉无极白话释义: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朝代:春秋作者:庄子译文:我对他的话有点惊讶恐惧,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三、江淮河汉白话释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出处:《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朝代:战国邹作者:孟轲译文:水从地下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是正确的。四、江汉朝宗白话释义:江汉:长江和汉水。指;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出处:《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朝代:西汉作者:学者伏生译文:长江和汉水朝大海。五、彪形大汉白话释义: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出处:《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朝代:清作者:吴趼人

带有“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有汉字的四字成语有:

一、铮铮铁汉 [ zhēng zhēng tiě hàn ]

1.解释: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2.出自:孙开泰 孙东《吴起传》第九回:“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哪有热闹往哪钻。”

二、彪形大汉 [ biāo xíng dà hàn ]

1.解释: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2.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金奎也选了二十名彪形大汉,教他们十八般武艺。”

3.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人凶恶的样子

三、气冲霄汉 [ qì chōng xiāo hàn ]

1.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2.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3.示例:白玉堂一看,却是蒋平穿着水靠,不由得~。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四、胡言汉语 [ hú yán hàn yǔ ]

1.解释: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2.出自:《五灯会元·智海逸禅师法嗣·黄檗志因禅师》:“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

3.示例:休听这弟子孩儿~的。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

五、江汉朝宗[ jiāng hàn cháo zōng ]

1.解释: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出自:《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带汗成语有哪些

带汗成语有44个成语。1.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释义: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2.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捏一把汗[niē yī bǎ hàn] 释义:因担心而手上出汗。 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3.汗马功劳[ hàn mǎ gōng láo ] 释义: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4.汗不敢出[ hàn bù gǎn chū ] 释义: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5.汗流洽衣[hàn liú qià yī] 释义: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6.汗流浃体[hàn liú jiā tǐ] 释义: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7.纶言如汗[lún yán rú hàn ] 释义: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象汗流出后不能收回。8.汗马之功[hàn mǎ zhī gōng] 释义: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9.握两手汗[wò liǎng shǒu hàn] 释义:因惊骇而两手出汗。 犹言捏两把汗。10.功劳汗马[gōng láo hàn mǎ ] 释义: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11流汗浃背[liú hàn jiā bèi] 释义: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12.涣汗大号[huàn hàn dà hào] 释义:①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指帝王发布号令。13.汗马勋劳[hàn mǎ xūn láo ] 释义: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14.提剑汗马[tí jiàn hàn mǎ ] 释义: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5.汗牛塞栋[hàn niú sāi dòng] 释义: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16.血指汗颜[xuè zhǐ hàn yán] 释义:手指出血,脸上冒汗。 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17.凶喘肤汗[xiōng chuǎn fū hàn] 释义:形容疲乏到极点。18.赧颜汗下[nǎn yán hàn xià] 释义:赧:因羞愧而脸红。 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19.汗出浃背[hàn chū jiā bèi] 释义: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20.袂云汗雨[mèi yún hàn yǔ] 释义:形容行人之多。21.大汗淋漓[dà hàn lín lí] 释义: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22.汗颜无地[hàn yán wú dì] 释义:汗颜:脸上出汗。 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23.汗流浃踵[hàn liú jiā zhǒng] 释义:汗出得多,流到脚跟。 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24.汗马功绩[hàn mǎ gōng jì ] 释义: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25.汗青头白[hàn qīng tóu bái] 释义:指书写成,人也老了。26.汗马之劳[hàn mǎ zhī láo] 释义:①指征战的劳苦。 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27.汗出洽背[hàn chū qià bèi] 释义: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同“汗流浃背”。28.汗血盐车[hàn xuè yán chē] 释义: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29.挥汗成雨[huī hàn chéng yǔ] 释义: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30.充栋汗牛[chōng dòng hàn niú] 释义: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 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31.汗流接踵[hàn liú jiē zhǒng] 释义:汗出得多,流到脚跟。 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32.汗流满面[hàn liú mǎn miàn] 释义: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33.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释义: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34.汗流浃肤[hàn liú jiā fū] 释义:形容极度惊惧。同“汗流浃体”。35.浃背汗流[jiā bèi hàn liú] 释义: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36.汗如雨下[hàn rú yǔ xià] 释义: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37.汗流至踵[hàn liú zhì zhǒng] 释义: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38.热汗涔涔[rè hàn cén cén] 释义:形容雨、汗、泪等不断流下39.枕戈汗马[zhěn gē hàn mǎ] 释义: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40.赧然汗下[nǎn rán hàn xià] 释义:因惭愧而脸红41.汗下如流[hàn xià rú liú] 释义: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42.汗洽股栗[hàn qià gǔ lì] 释义: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43.汗牛充屋[hàn niú chōng wū] 释义: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44.汗流洽背[hàn liú qià bèi] 释义: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含有“汉”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汉”的成语有秦皇汉武、铮铮铁汉、彪形大汉、绿林好汉,楚界汉河。

1、秦皇汉武

拼音: qín huáng hàn wǔ

解释: 秦始皇和汉武帝。

造句:我们从书本上学到了秦皇汉武。

2、彪形大汉

拼音: biāo xíng dà hàn

解释: 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例句:突击队员们不仅身手灵活,而且个个都是彪形大汉。

3、绿林好汉

拼音: lù lín hǎo hàn

解释: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例句:各位都是绿林好汉,在下佩服。

4、铮铮铁汉

拼音: zhēng zhēng tiě hàn

解释: 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例句:两兄弟都是铮铮铁汉,浓眉大眼,樵苏不爨

5、楚界汉河

拼音: chǔ jiè hàn hé

解释: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例句: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真是有趣。

带有“汉”字的的成语

饱汉不知饿汉饥 彪形大汉 拔赵易汉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拔赵帜易汉帜 楚界汉河 汉官威仪 好汉不吃眼前亏 河汉江淮 河汉无极 汉人煮箦 胡言汉语 汉贼不两立 江汉朝宗 绿林好汉 邈若河汉 门外汉 披霄决汉 气冲霄汉 骑牛读汉书 气逾霄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铮铮铁汉

"汉"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汉贼不两立、汉官威仪、汉人煮箦、

1、汉贼不两立

读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白话释义:先帝担心汉贼势不两立,帝王之业不能偏安。

2、汉官威仪

读音:hàn guān wēi yí

解释: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白话释义:老吏流泪说:“没想到今天又见汉宫仪仗。’

3、汉人煮箦

读音:hàn rén zhǔ zé

解释: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箦:席子,此指竹席子。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出处:《汉典》: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 :“吴人轣辘,欺我如此!”

白话释义:汉地有一个人到吴地去。吴地的人用竹笋来招待他。他不认识,问是什么东西,吴地人回答说:“这是竹子。”他觉得滋味不错,回家后便拿着床上的竹席去煮,却怎么也煮不烂。于是对他妻子说:“吴地人真狡诈啊,竟然这么欺骗我。”

扩展资料

汉贼不两立近义词:势不两立、你死我活

1、势不两立

读音: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白话释义:秦国所害天下没有比楚国,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这是势不两立。

2、你死我活

读音:nǐ sǐ wǒ huó

解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只将折箸搅,你死我活。”

白话释义:只要将折断筷子搅拌,你死我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