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二的成语故事 带二的成语 成语故事网

带二的成语,成语故事网

1)百二2113关河2)百二关山3)百二河山52614)百二金瓯41025)百二山川6)百二山河7)百无一1653二8)别无二致回9)并无二致10)不二法门答11)不二之老12)不管一二13)不擒二毛14)才贯二酉15)朝三暮二16)尺二秀才17)尺二冤家18)的一确二19)丁一卯二20)丁一确二21)独一无二22)二八佳人23)二八年华24)二八女郎25)二道贩子26)二分明月27)二缶钟惑28)二缶锺惑29)二话不说30)二惠竞爽31)二龙戏珠32)二满三平33)二三君子34)二三其操35)二三其德36)二三其节37)二三其意38)二竖为虐39)二童一马

求两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3666233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一分为二的成语故事

原为中国古语,指事物内部的可分性、矛盾性。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和阐述过这个概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23466念。《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隋杨上善已提出:“一分为二,谓天地也。”北宋邵雍在解释《易传·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时,曾用此语(见《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上》)。南宋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中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是唯心主义色彩甚浓。朱熹的一分为二,并没有超出一个分割为两个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1957年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98页)以后又多次加以论述和应用,并肯定:“一分为二”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来的。于是“一分为二”逐渐广为流传。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一分为二”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就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来讲,一分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应该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一分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这个意义上,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查看更多 ︽收起更多 出 处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卷七:“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二十字以内的成语故事4个

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0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二年级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来yà miáo zhù 自zhǎng[释义] 揠:bai拔起。把苗拔起;以du帮助其生长zhi。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dao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语出]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正音] 揠;不能读作“yǎn”;长;不能读作“chánɡ”。[辨形] 揠;不能写作“偃”。[近义] 欲速不达[反义] 放任自流 循序渐进[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劝说;批评的场合。一般作主语、判断宾语。[结构] 连动式。

小学二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神话故事1.盘古开天地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5336465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随着他的身体每天增高一丈。这样又过了18000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2.上帝创世的故事据《圣经》上说,整个世界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在很早以前用六天的时间创造出来的。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并将光明同黑暗分开。第二天,上帝创造了大地和苍天。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青草、蔬菜、树木等植物。第四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把它们摆列在天空,普照大地,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第五天,上帝创造了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兽等动物。第六天,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据说,上帝把泥土混合,捏塑成人的样子,然后向泥人身上吹气,于是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正因为是用泥土捏塑的人,所以人洗澡的时候,身上的泥土是擦不净的。上帝造出来的第一个人叫亚当,然后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名叫夏娃。夏娃同亚当结成夫妻,这就是人类的始祖,第七天,上帝就休息了。所以,过六天就有一个礼拜天,即拜神的日子。 在世界和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创造"的事,这已为自然科学的实践所证明。《圣经》上的这段传说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臆造。成语故事(5篇)1.水中捞月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它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叫着: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大猴子听见了,跑过一看,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咱们快把它捞上来!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小猴子挂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挂在天上,喘着气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呢!解 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2.画蛇添足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3.百步穿杨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解 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4.东施效颦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解 释 效:仿效;颦:蹙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5.螳臂当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解 释螳螂举起前臂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比然招致失败。也说螳臂挡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