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和风细雨[拼音2113]hé fēng xì yǔ[释义5261]和风:指春天的风。4102温和的风,细小的1653雨。回比喻方式和缓,不粗答暴。[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和颜悦色风和日丽
四字成语还有跟动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守株待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6562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传说战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65666236国时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见于《韩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出 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2、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出 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3、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有一次一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要吃掉它。狐狸说:“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让我当百兽之长,你要吃我,就是违背了天命。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百兽见了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后面走了一趟,果然看到百兽都逃跑了。虎不知百兽原来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认为是怕狐狸了。后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假(jiǎ):借。出 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4、见兔放鹰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出 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5、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出 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6、虎狼之势 [ hǔ láng zhī shì ]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出 处:《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7、兔起鹘落 [ tù qǐ hú luò ]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出 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想有关的四字词语求4个
异想天开抄、胡思乱想、不堪设想、思前想bai后。
异想du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zhi法实现dao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胡思乱想: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文》。
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出自清·曾国藩《复吴南屏书》。
思前想后:形容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扩展资料:
想
1、开动脑筋;思索:想法;想象;想办法;左思右想。
2、打算;希望:幻想;想头;他想当教师。
3、怀念;惦记:想念;想家。
4、推测;认为:料想;猜想;想不到。
5、思念:想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语
与之有关的四字词语
井底之蛙求之不得无价之宝燃眉之急莫逆之交天府之国君子之交不速之客言之凿凿置之度外切肤之痛泰然处之
和身体有关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和身体有关的四字成语有:
一、头重脚轻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1.解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9释: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2.出自: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3.示例:墙上芦苇,~要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1.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2.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3.示例:弟与公子以~,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三、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四、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1.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出自: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五、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1.解释:形容人多口杂。
2.出自: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
与\有关的四字成语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53737。 大莫与京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多许少与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丰取刻与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甘苦与共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卵与石斗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民胞物与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人取我与 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色授魂与 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善与人交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生死与共 形容情谊极深。 实与有力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时不我与 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天与人归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习与性成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咸与维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 羞与为伍 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虚与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与民除害 替百姓除祸害。 与民更始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与民同乐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与人为善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与日俱增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与世长辞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与世沉浮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与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与众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 褒贬与夺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耻与哙伍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孤立寡与 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目窕心与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无与比伦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 无与为比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事与心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事与原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咸与惟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同“咸与维新”。 相与为一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羞与哙伍 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鱼与熊掌 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与狐谋皮 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与时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与时消息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与时偕行 变通趋时。 与世浮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与世俯仰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与受同科 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与物无竞 指与世人无所争竞。 与物无忤 指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