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的成语
耳的成语如下:
1、抓耳挠腮,面红耳赤,耳熟能详,耳听八方,如雷贯耳,耳濡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23833目染,掩人耳目,掩耳盗铃,耳提面命,俯首帖耳,洗耳恭听,耳聪目明,交头接耳,肥头大耳,震耳欲聋,舌敝耳聋,耳目一新,不堪入耳,充耳不闻,耳鬓厮磨 ,口耳相传,耳顺之年,贱目贵耳等
1、耳鬓厮磨
成语拼音:ěr bìn sī mó
成语解释: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
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2、耳顺之年成语拼音:ér shùn zhī nián成语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俯首贴耳成语拼音:fǔ shǒu tiē ěr成语解释: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成语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4、贱目贵耳成语拼音:jiàn mù guì ěr成语解释: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成语出处: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5、口耳相传成语拼音:kǒu ěr xiāng chuán成语解释: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1、耳鬓厮磨成语拼音:ěr bìn sī mó
成语解释:
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
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
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2、耳顺之年
成语拼音:ér shùn zhī nián
成语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俯首贴耳
成语拼音:fǔ shǒu tiē ěr成语解释: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4、贱目贵耳
成语拼音:jiàn mù guì ěr
成语解释: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成语出处: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5、口耳相传成语拼音:kǒu ěr xiāng chuán成语解释: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用什么词语形容耳朵
面红来耳赤:
1、读音:miàn hóng ě源r chì
2、表达意思:意思是脸和耳2113朵都红了。形5261容因激动4102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3、出处:1653出自《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翻译:现在的人有点小利与害,就到了脸和耳朵都红了的地步。)
4、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扩展资料:
“面红耳赤”的反义词介绍:面不改色
1、读音:miàn bù gǎi sè
2、表达意思: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3、出处:出自元代秦简夫的《赵礼让肥》第二折,“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翻译:今天 住这个家伙,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
4、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耳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36135”的成语共有249个扒耳搔腮稗耳贩目闭目塞耳避人耳目不绝于耳不堪入耳长目飞耳充耳不闻出口入耳窗外有耳垂耳下首垂头塞耳当耳边风当耳旁风盗铃掩耳盗钟掩耳盗锺掩耳道听耳食鼎铛有耳东风过耳东风马耳洞心骇耳杜耳恶闻顿足捩耳耳边之风耳鬓斯磨耳鬓厮磨耳鬓撕磨耳鬓相磨耳不离腮耳不旁听耳不忍闻耳聪目明耳根清净耳红面赤耳后风生耳后生风耳聋眼黑耳聋眼花耳满鼻满耳目闭塞耳目导心耳目股肱耳目心腹耳目一新耳目昭彰耳目众多耳染目濡耳濡目击耳濡目及耳濡目染耳软心活耳食不化耳食之论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视目食耳视目听耳熟能详耳顺之年耳提面命耳提面训耳听八方耳听心受耳闻目睹耳闻目击耳闻目见耳闻目览耳闻目染耳闻眼见耳闻则诵方面大耳防蔽耳目肥头大耳肥头胖耳风吹马耳伏首贴耳俯首戢耳俯首弭耳俯首贴耳俯首帖耳附耳低言附耳低语附耳射声感心动耳隔窗有耳隔墙有耳盥耳山栖贵耳贱目过耳春风过耳秋风过耳之言禾头生耳轰雷贯耳黄耳传书黄耳寄书豁人耳目贱目贵耳交头互耳交头接耳接耳交头惊耳骇目酒酣耳热酒酣耳熟撧耳顿足撧耳挠腮撧耳揉腮口耳并重口耳相承口耳相传口耳之学苦口逆耳赖有此耳历历在耳脸红耳赤脸红耳热两豆塞耳两耳塞豆聊复尔耳赁耳佣目乱人耳目马耳春风马耳东风俛首帖耳面红耳赤面红耳热面命耳提目达耳通目睹耳闻目击耳闻目见耳闻目攋耳染目染耳濡目濡耳染目擩耳染目食耳视挠腮撧耳逆耳利行逆耳良言逆耳之言逆耳忠言蹑足附耳爬耳搔腮飘风过耳裒如充耳墙风壁耳窃钟掩耳窃锺掩耳倾耳侧目倾耳而听倾耳细听倾耳注目清耳悦心秋风过耳如风过耳如雷贯耳如雷灌耳塞耳盗钟塞耳盗锺塞耳偷铃三耳秀才三日耳聋搔头摸耳搔头抓耳舌敝耳聋俗耳针砭妥首帖耳挖耳当招危言逆耳嵬目鸿耳嵬眼澒耳蚊虻过耳洗耳不闻洗耳恭听洗耳拱听想当然耳袖手充耳褎如充耳言不入耳言提其耳言犹在耳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盗锺掩耳而走掩耳偷铃掩人耳目眼花耳热眼饧耳热眼跳耳热眼瞎耳聋洋洋盈耳一人耳目一新耳目以耳代目以耳为目庸耳俗目游心骇耳娱心悦耳悦人耳目在人耳目在人口耳遮人耳目遮掩耳目震耳欲聋忠言逆耳属人耳目属垣有耳抓耳挠腮抓耳搔腮出人口,入人耳春风不入驴耳东风吹马耳东风射马耳恶言不入于耳耳报神耳边风耳旁风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闻不如面见耳闻不如目见耳闻不如眼见耳闻是虚,眼观为实法不传六耳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国耳忘家,公尔忘私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禾生耳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暇掩耳捷雷不及掩耳六耳不同谋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目不忍视,耳不忍闻墙有耳墙有缝,壁有耳人生行乐耳善言不入耳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西风贯驴耳迅雷不及掩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执牛耳
形容耳朵听力好的成语有哪些?
逖听遐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236视、明目达聪、耳听八方、耳聪目明、逖听远闻。1、逖听遐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ì tīng xiá shì,解释为视听范围很远很广。出处: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选举志下》:“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责,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翻译:圣主耳聪目明,聆听远远看,惩罚他的私人不顾后果的人,小加谴责,大正刑法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努力?2、明目达聪,拼音míng mù dá cōng,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 3、耳听八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tīng bā fāng,意思是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出处:老舍《赵子曰》第四:“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4、耳聪目明,读音ěr cōng mù míng,指耳朵、眼睛反应灵敏,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耳聪目明,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逖听远闻是成语,拼音是tì tīng yuǎn wén,指视听范围很远很广。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翻译:也许因为同情恻隐的心,昭披四方,聆听远远闻,所有事情都亲自过问。
如何形容耳朵好的成语
肥头大耳 方面大bai耳 耳轮分明 两耳du垂肩 面红耳赤 大耳zhi朵 老鼠dao耳 扇凤版耳 小耳朵 圆耳朵逼耳 侧耳 充耳 打听 谛听 耳背权 耳垂 耳根 耳鼓 耳鸣 耳闻 凡耳 恭聆 恭听 鼓膜静聆 静听 聆听 旁听 亲聆 收听 竖耳 耸耳 竦耳 偷听 洗耳 细听 掩耳 招风闭目塞听 侧耳细听 充耳不闻 道听途说 杜耳恶闻 耳鬓厮磨 耳聪目明 耳带翠环 耳带金环耳带银环 耳带珠翠 耳朵垂儿 耳朵根子 耳朵眼儿 耳红到根 耳聋眼花 耳聋眼瞎 耳目所及耳热眼跳 耳儒目染 耳熟能详 耳听八方 耳听心受 耳闻目睹 方面大耳 方头大耳 肥头大耳拱手听命 姑妄听之 骇人听闻 两耳垂肩 面红耳赤 目耳一新 内视反听 凝视谛听 倾耳而听如雷贯耳 入耳著心 软耳根子 身镜体牖 竖起耳朵 耸人听闻 所见所闻 听而不闻 危言耸听娓娓动听 闻所未闻 闻一知十 洗耳恭听 言听计从 言犹在耳 掩耳盗铃 一无所闻 以正视听忠言逆耳 抓耳挠腮
关于耳朵的成语?
抓耳挠腮,bai面红耳赤,耳熟能du详,耳听八方,如zhi雷贯耳,耳濡目染dao,掩人专耳目,掩耳盗铃,属耳提面命,俯首帖耳,洗耳恭听,耳聪目明,交头接耳,肥头大耳,震耳欲聋,舌敝耳聋,耳目一新,不堪入耳,
充耳不闻,耳鬓厮磨 ,口耳相传,
耳顺之年,贱目贵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