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森”的成语有哪些?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拼音: zhǐ jiàn shù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61 mù,bù jiàn sēn lín
解释: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这就叫作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2、森严壁垒
拼音: sēn yán bì lěi
解释: 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出处: 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卷首》:“《兴州江运记》叙述议论,皆以典奥出之,可谓避垒森严,神采焕发。”
3、独木不成林
拼音: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解释: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4、木秀于林
拼音: mù xiù yú lín
解释: 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5、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拼音: 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解释: 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林字变森字打一成语
接二连三jiē 来源èr lián sān[释义] 一个接着bai一个;连续不断。du[语出] 清·曹雪芹zhi《红楼dao梦》第九十九回:“贾母还要将李纨等挪过来;为着元妃薨后;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正音] 接;不能读作“jié”。[辨形] 连;不能写作“联”。[近义] 接踵而至 接连不断
林—森猜一成语是什么?
林—森猜bai一成语:独木不du成林dú mù bù chézhing lín
解释:dao一棵树成不了版森林。比喻个人力权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南朝·范哗《后汉书·崔驷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梁乐府《紫骚马歌》:“独柯不成材,独木不成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王贵、张显二人悲伤过度,是夜得了一病,又不肯服药,不多几日,双双病死。牛皋又哭了一场,弄得独木不成林,无可如何?”
林换成森字是什么成语
独木不成林[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 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