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关于战争的成语是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溃不成军、一败如水、人仰马翻、头破血流、丢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3362弃甲一、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二、一败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出自:近代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三、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四、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释: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五、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文: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一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有关于战争的成语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626264。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戎马倥偬: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战争。  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宿将旧卒:指久经战争的将领和士兵。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燕雀处帷幄:比喻战争的时间很长,军帐上都筑起了鸟巢。  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制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关于战争有关的成语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73166 shī] 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ě]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有勇无谋[yǒu yǒng wú móu]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用兵如神[yòng bīng rú shén]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赤膊上阵[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全民皆兵[quán mín jiē bīng]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马革裹尸,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围魏救赵,揭竿而起,有勇无谋,赤膊上阵,全民皆兵,用兵如神,,纸上谈兵,破釜沉舟,,兵荒马乱,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白骨露野

形容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马革裹尸、枪林弹雨、白骨露野、炮火连天、

兵连祸结、纸上谈兵、有勇无谋、四面楚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3761、

破釜沉舟、草木皆兵、用兵如神、围魏救赵

关于抗日战争的成语

1、战无不胜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解释: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539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白话译文:打了很多胜战的人,却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最后死了,就算得到了爵位,也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了。举例造句: 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2、攻无不克拼音: gōng wú bù kè解释: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白话译文:别人攻打你,能克服别人。去攻打别人,一定会胜利。举例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3、 百战百胜拼音: bǎi zhàn bǎi shèng解释: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出处: 《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白话译文:不用战争的手段而让敌人臣服,才是好中最好的办法。举例造句: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4、百战不殆拼音: bǎi zhàn bù dài解释: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出处: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白话译文: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举例造句: 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5、所向披靡拼音: suǒ xiàng pī mǐ解释: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白话译文: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举例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