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在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什么不什么在的成语

不什么在什么成语?

不忘在莒bai[jǔ]莒:古du代国名,其地在今山东莒县。zhi春秋dao时,齐襄公无道,诸弟恐内祸及,纷纷逃亡容。公子纠出奔鲁,公子小白出奔莒。等到齐襄公被弑,公子小白归国即位,这就是齐桓公。后用“不忘在莒”表示人在得意时不要忘却过去失意时的艰难岁月。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补充: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雍廪袭杀公孙无知,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什么什么不什么成语

迷惑不解、大言不惭、图谋不轨、不折不扣、水泄不通一、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指对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66365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出自: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二、大言不惭 [ dà yán bù cán ] 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出自:梁斌《红旗谱》四二: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三、图谋不轨[ tú móu bù guǐ ]解释: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出自:杨沫《青春之歌》第七章:你们给我们来的公函,说我们图谋不轨……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为。 四、不折不扣[ bù zhé bù kòu ]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出自: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五、水泄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 ]解释:泄:排泄。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出自:邹韬奋《经历·社会的信用》: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

不什么在什么成语

经查没有不什么在bai什么成语。含不du在的成语:毫不在意zhi 无所dao不在 不在话下内 心不在焉 在所不惜 在所不辞容 满不在乎毫不在乎 满不在意 有志不在年高 兵在精而不在多 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不什么不什么成语大全

一、不三不四:2113

意思5261是不像这也不4102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1653。形容不正回派或不像答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二、不折不扣:

意是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经常与贬义词一起使用。

出处:

茅盾《子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三、不慌不忙: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四、不紧不慢:

意思是指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五、不卑不亢:

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也说不亢不卑。

出处:

现代作家李准《青笋》:“耿良却是不亢不卑的样子;迈着两条腿;走进屋子。”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一动不动、一窍不通、一成不变、一蹶不振、一尘不染一、一动不动 [ yī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4 dòng bù dòng ] 解释形容毫不移动。出自瞿秋白 《那个城》:“那些树影--沉沉的垂枝,一动不动覆着默然不语的大地。”二、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自:茅盾《子夜》六: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三、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翻译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所以君子尽心尽力。四、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出自:梁斌《红旗谱》四十二: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五、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自: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翻译:如果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地不落脚,随着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非常清洁、干净不沾染佛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