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成语关于马的成语 关于马的四个字成语

关于马的四个字成语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一马当先、龙马精神、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人困马乏、驷马难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73337追、万马奔腾、金戈铁马、马不停蹄、单枪匹马、天马行空、马首是瞻、招兵买马、驽马十驾、指鹿为马、走马观花、一马平川、马革裹尸、青梅竹马、蛛丝马迹、马齿徒增、塞翁失马等。

一、马到成功

释义:古时打仗,常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祝愿迅速取得胜利。现在用来形容人一到那里,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就。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译文:尉迟这一去,肯定能取得成功。

二、千军万马

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译文: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牢笼,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白袍将军陈庆之率领的军队的锋芒。

三、车水马龙

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南唐·李煜《望江南》词:“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似龙。”

译文: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

四、人困马乏

释义: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元·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译文:我们两个人三天没有吃喝,非常劳累。

五、万马奔腾

释义: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宋·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译文:秋天的景色可以看完,但对秋天的感觉却始终不能说清楚,远看群山层峦起伏,心中不由得跌宕起伏,仿佛置身于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古战场。

关于马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马的成语有:

一、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1.解释:悬崖:高而陡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3830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2.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3.示例: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吧!

二、戎马倥偬 [ róng mǎ kǒng zǒng ]

1.解释: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2.出自:明·卢象升《与豫抚某书》:“戎马倥偬之场,屡荷足下训诲指提。”

3.示例:然而于~,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三、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1.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3.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四、招兵买马 [ zhāo bīng mǎi mǎ ]

1.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3.示例:我们人手不足,需要~了。

五、散马休牛 [ sàn mǎ xiū niú ]

1.解释:指不兴战事。

2.出自:《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关于看图猜成语马的成语大全

关于马的成2113语有:5261

1、鞍前马后

鞍前马后是一个成4102语,1653读音是ān qián mǎ内 hòu,原指随从将官出容征,后比喻跟随在别人后面,小心侍候。出自王树元《杜鹃山》。

2、兵荒马乱

兵荒马乱,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3、车水马龙

车水马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ē shuǐ mǎ lóng,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4、肥马轻裘

肥马轻裘,读音:féi mǎ qīng qiú,汉语成语,释义为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出处:《论语·雍也》。

5、风马牛不相及

形容当时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扩展资料:

不可否认的是,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动物马经训练后成为人类最好的助手之一,也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在清朝,马很是受用。少数民族(蒙古族)出行也主要依靠马。

和马有关的成语 30个

马放南山来、兵荒马乱、伯乐相源马、猴年马月、一马2113平川、马5261首是瞻、大4102马金刀、戎马生涯、万马奔1653腾、龙马精神、跃马扬鞭、宝马香车、塞翁失马、青梅竹马、问羊知马、走马上任、骑马找马、走马看花、马到成功、声色犬马、招兵买马、马马虎虎、四马攒蹄、马耳春风、牛头马面、走马观花、天马行空、心猿意马、老马识途、一马当先、溜须拍马、汗马功劳、马前泼水、五马分尸、金戈铁马、指鹿为马、盲人瞎马、人欢马叫、信马由缰、悬崖勒马、驷马难追、单枪匹马、快马加鞭、临崖勒马、竹马之交、人困马乏、马到功成、害群之马、车水马龙、蛛丝马迹、人仰马翻、犬马之劳、金马玉堂、马不停蹄千军万马

关于马的成语以及典故

1、一马当先

注音yī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7 mǎ dāng xiān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典故:

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

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

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

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2、指鹿为马

注音zhǐ lù wéi mǎ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故: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死后 ,赵高和李斯专政 , 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 , 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3、马首是瞻

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解释首:头;瞻:往前或向上看。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典故:

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

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有个将领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顿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4、声色狗马

注音shēng sè gǒu mǎ

出处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解释指室内、户外一切娱乐活动。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声色”、“狗马”都是以事物的特征、工具代指事物本身。

典故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

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

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5、千军万马

注音qiān jūn wàn mǎ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典故:

千军万马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xíng]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

魏人不禁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带马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走及奔马 马尘不及 得马失马 马龙车水 马牛其风 马如流水

扩展资料:

1:走及奔马

成语拼音zǒu jí bēn mǎ

成语解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065释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成语出处《周书·达奚武传》:“震字猛略,少骁勇,便骑射,走及奔马,臂力过人。”

2:马尘不及

成语拼音mǎ chén bù jí

成语解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成语出处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3:得马失马

成语拼音dé mǎ shī mǎ

成语解释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成语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4:马龙车水

拼音: mǎ lóng chē shuǐ

解释: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出处: 清·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5:成语: 马牛其风

拼音: mǎ niú qí fēng

解释: 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出处: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6:成语: 马如流水

拼音: mǎ rú liú shuǐ

解释: 形容人马熙攘。

出处: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