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哀蒸的成语 哀梨蒸食的成语

哀梨蒸食的成语

哀梨蒸食 发音来 āi lí zhēng shí 释义 将哀梨自蒸着吃。比喻bai不识货。糊du里糊涂地zhi糟蹋好东西。 典故 汉代秣陵地方dao(在今南京一带)哀仲家里种的梨,个儿特大,味道极美,又脆又嫩,入口而化,当时人称“哀家梨”,名气很大。所谓“哀梨蒸食”这句成语,是讥讽蠢人不识好歹,却把它蒸来吃。这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原文是这样的:“桓南郡(玄)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原文下还有注: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蒸食之也。桓南郡:即晋朝的桓温,曾任“大司马”、“大将军”等官职,晋明帝时花鼎羔刮薏钙割水公惊受封为“南郡公”,所以人们称为“桓南郡”。桓南郡他遇到什么人惹他生了气,往往发怒道:“你得了哀家梨,总该不再蒸来吃了吧!”言下之意是讥讽蠢人不识好歹,糟蹋好东西,好比得了著名的“哀家梨”,不懂得享用,却把它蒸来吃。

哀什么什么的成语

哀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1蒸食、哀感天地、哀而不伤、哀矜惩创、哀鸿遍地等。1、哀梨蒸食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译文:桓玄每次看见别人不高兴,就生气说:‘您得到哀家梨,该不会蒸吃不?2、哀感天地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译文:王听到失声痛哭,哀感动天地。3、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关雎》欢乐而不荒淫,哀而不伤。4、哀矜惩创拼音:āi jīn chéng chuàng 解释: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5、哀鸿遍地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译文:大雁成群天上飞,声声哀鸣好悲凉。

用火蒸梨 梨上写个哀字 猜一成语

哀梨蒸2113食[āi lí zhēng shí][释义5261]将哀梨蒸着吃。比4102喻不识货。糊里1653糊涂地糟蹋好东西。内[出处]南朝·宋·刘容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关于哀的成语

鸿雁哀鸣 哀:悲5261哀。比喻4102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呜呼1653哀哉 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版。原为权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喜怒哀乐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豪管哀弦 指管弦乐。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 乐极哀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往哀来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于呼哀哉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哀梨蒸食的故事,成语故事

哀梨蒸食的故事bai  注音ādui lízhi zhēng shí  成语故事dao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回家种的梨味道鲜美答,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真愚蠢。  出处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识货  成语举例这年头大有“哀梨蒸食”的人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