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新的四字成语
形容新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日新月异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362、标新立异、焕然一新、耳目一新、万象更新。一:日新月异[ rì xīn yuè yì ] 1. 解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2. 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译文: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二:标新立异[ biāo xīn lì yì ] 1. 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2.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译文:支道林在白马寺里,和太常冯怀一起谈论,便谈到《逍遥游》。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卓越地揭示出新颖的义理,在众名流之外提出了特异的见解。)3.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三:焕然一新[ huàn rán yī xīn ] 1. 解释: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2. 出自: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一回:“依中国法度,造作旗帜大纛,焕然一新。”(译文:依照我国法度,制作典礼上的大旗,营造崭新的气象。)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四: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 1. 解释: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2. 出自: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译文:边关的气色,龙潭的景色,香山的泉水怪石,石楼的清风雅月,游人络绎不绝。士人君子和佛门弟子都舒展胸怀一雪前耻。)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五: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1. 解释: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2.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形容新的成语有哪些
下车伊始、整装待发、重整旗鼓、继往开来、破旧立新、万象更新、雏鹰展翅、初露锋芒。 下车伊始[xià chē yī shǐ] 释义: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新的成语表格
新 婚 燕 尔 日 新 月 异 别 出 新 意 焕 然 一 新
形容“什么都是新的”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灿然一新、耳目一新、凡百一新、焕然如新、焕然一新、面貌一新、面目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5一新、气象一新、万物更新、万象更新、新益求新、与日俱新、月异日新
表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表里不一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3532曰悫。”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表里山河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表里受敌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表里为奸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库书内,不知亏空了多少银子,他表里为奸,凭这个假册子,要来侵吞款项。” 表里相符 犹表里如一。 出处:明·方孝孺《五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表里相济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出处: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表里相依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表里相应 内外互相应合。 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表里一致 犹表里如一。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苟有谦默自持……叫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出处:《水浒》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理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抱表寝绳 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出处:《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瞥然一见,凤表龙姿自出群,雌雄胜负隐然分。” 聊表寸心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望表知里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一表人才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一表人材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出处: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结了婚的人,像你这样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谁个不高兴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说曹丞相魁梧奇伟,一表堂堂。”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由表及里 表:表面;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 互为表里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山河表里 形容形势险要。 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自我表现 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出处:苏雪林《郁达夫及其作品》:“现代文艺里‘自我表现’,之特多,原是当然的道理。” 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出处:《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出乎意表 指出于意料之外。 出处:鲁迅《彷徨·伤逝》:“我想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也如还在城中,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像住在会馆时侯似的。” 出人意表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处:《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宋·苏轼《举何去非换文资状》:“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 出于意表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鹤归华表 感叹人世的变迁。 出处: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堂堂一表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万世师表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为人师表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响彻云表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虚有其表 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成,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