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漏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漏什么之什么成语

成语什么有一漏

百无一漏 [bǎbaii wú yī lòu ] 基本释义干一du百件事zhi,没有一件疏漏。dao内形容有完全容把握,不会失手。出 处唐·张鷟《朝野佥载》:“麞鹿狐兔,走马遮截,放索踏之,百无一漏。”挂一漏万 [guà yī lòu wàn] 基本释义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出 处唐·韩愈《南山诗》:“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山经及地志;茫味非受授。团辞试提契;挂一念万漏。”

含有漏的成语有哪些

滴水不漏、2113漏洞百出、526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102漏网之1653鱼、网漏吞舟版之鱼、天网恢恢,疎而不漏权、涓滴不漏、漏瓮沃焦釜、更长漏永、囊漏贮中、走漏风声、补漏订讹、上漏下湿、铜壶滴漏、不惭屋漏、水泄不漏、春光漏泄、疏而不漏、钟鸣漏尽、多鱼之漏、漏网游鱼、脱天漏网、言语漏泄、穷阎漏屋、钟漏并歇、天机不可泄漏、不愧屋漏

什么网漏什么成语

网漏吞舟 拼音: wǎng lòu tūn zhōu 简拼: wltz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网:渔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43631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网漏吞舟之鱼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 zhī yú解释: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示例:夫明哲之君,~,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 《后汉书·王畅传》近义词:反义词:语法:...网漏吞舟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解释: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示例:今外则~,内则桃僵李代。 明·刘若愚《自序》近义词:反义词: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法律等英文:(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网漏吞舟,网漏吞舟)《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斮凋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网漏,谓法网疏宽。吞舟,指大鱼,比喻大奸。后因以“网漏吞舟”喻法网疏宽,大奸得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王(王导)问顾(顾和)曰:‘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唐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漏网之成语是什么

漏网之鱼 [lòu wǎcopyng zhī yú] 生词本bai基本释义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du幸逃脱的罪zhi犯或敌人。 贬义出 处dao晋·陆机《五等诸侯论》:“六臣犯其弱纲;七子冲其漏网。”唐·吕向注:“漏网;谓孝景时法网疏宽也。”《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元曲选外编·关汉卿《陈母教子》:“你这漏网之鱼都跳过;固何撇下状元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