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典故“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的成语
死而无憾??大概
铜雀春深锁二乔猜一成语谜
铜雀春深锁二乔 (猜成语) 谜底:英雄难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63764美人关 评释:吴江风曾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射“英雄难过美人关”,用的是类乎诗钟分咏的谜法,将谜底分成“英雄难过/美人关”二节,各扣面上一句,堪称会意佳作。因面句出自杜牧的《赤壁怀古》,这两句是有因果关系的,是说当年赤壁大战,若不是天公作美,刮起东风,使周瑜火攻得逞。那么曹军一举渡江,东吴国破,周瑜再英雄亦难保家室,大小二乔就要变成曹操铜雀台中的“分香卖履人”了。谜底笼面,可谓密不透风,真是字字有着落,及后,见有如举例此作,只用其下句,用的是不拘拘于扣字的章旨拢意之法,但这谜经少去面上一句,扣合起来就有“神气不即”之嫌。因这两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以结果挂面,充其量就只能扣紧“美人关”而已。没了面的上句,那“英雄难过”就成了无源之水。这个遗憾,是作者对大拢章旨谜法掌握不稔而造成的纰漏,其实,如欲变二句为面纯会意的手法为拢意章旨,无如用其上句,以因由挂面,既能从本句会意出“英雄难过”,又能推论到它的后果“美人关”。这么一来气脉顺畅,自能神采飞扬。此谜三变其面,可见运法当否,对谜的神气断即,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举例这谜形连实断,通过比较,似可昭然,漳州林智宏先生所说的“底面相扣,应神完气足,不要气若游丝。”就是从欣赏角度来要求大拢意的此类谜作的。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979.htm
关于大乔的成语
庐江皖县乔国老有二女,大乔和小乔。大乔有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2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之容。孙策征讨江东,攻取皖城,娶大乔为妻。自古美女配英雄,伯符大乔堪绝配。曹操赤壁鏖兵,虎视江东,曾有揽二乔娱暮年,还足平生之愿。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桥国老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娶小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三国演义貌似都没正式出现过,不过诸葛亮曾经被曹植的铜雀台赋。 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於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原来,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乔”作“桥” 指的是铜雀台中的两座桥,而诸葛亮智激周瑜时,故意将两座桥解释为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大乔和小乔是东吴的两个美女,据诸葛亮所言,曹操建造铜雀台是为了招揽天下美女,而攻打东吴的目的,正是为了夺取二乔。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