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成语,固?金?
固若金汤bai
拼音:du gù ruò jīn tāzhing
解释: 金属造的城,dao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回。形容工答事无比坚固。
出处: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举例造句: 大沽口的炮台,如能得他允许保护,固若金汤。 高阳《胭脂井》
拼音代码: grjt
近义词:铜墙铁壁、坚如磐石
反义词: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非常坚固
英文: impregnable
故事: 秦末陈胜起义军冲击秦王朝的统治,陈胜的部将武臣率军攻打越地范阳,蒯通去拜会并劝说范阳县令徐公,徐公放弃守城。蒯通就去拜会武臣,劝武臣妥善安置徐公,这样别的负隅顽抗的固若金汤的城池的守备也会投降,武臣同意他的意见。
填成语。固()金()
固(若)金(汤)释 义 金:指金做的城。汤:指滚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43764。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多译为用于守卫城池的护城河,形容极为牢固。解释: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典 故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也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 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口才极好的辩士名叫蒯通,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贺,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这样做的缘故。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夺,逼得人民妻离子散,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百姓才对你无可奈何。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管用了,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报昔日之仇?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而且还会富贵。”那范阳令一听,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 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见他。蒯通对武臣说:“您来到这里,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占领范阳城,这未免太费事了。我现在有一个计策,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而且只要一纸檄文,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不知您是否想听?”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有如此妙计,怎么会不想听呢?”蒯通说:“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顿兵马,守城力保,但他是个非常怕死、贪恋官位的人。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他觉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料您一时也难强攻下来。退一步想,就算范阳的人民恨死了范阳令,起义杀死他,也未免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为您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给他一个侯印,他喜得富贵,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这范阳城您不就唾手可得了?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不但不会被杀头,还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这样,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战争就使四方臣服。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妙计!” 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 金汤寨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城东10公里古庄店乡境内,古驿道北侧,处于脱脚河与高庄河汇集而成的“月牙形”突兀地带上,三面环水,一面系陆地,长450米,宽400米,总面积1 8万平方米,寨内五个村民组约780人。 金汤寨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仰韶中晚期的红陶高领罐形钵,圆柱状略呈方形和鸭嘴形的夹沙红陶鼎及陶杯;屈家岭时期的鼎口、鼎足;龙山时期的鼎足、擂钵、蛋壳形黑陶杯、镂、孔高足豆柄,红陶、口沿、甑底残片,带孔蚌刀;以及各时期的骨笄是、陶环、陶拍子、磨制带孔石刀、石斧、石凿、石铲等,据考证,系仰韶、屈家岭、龙山三期文化遗址。 金汤寨原名小金庄,商代时,是北部边界的军事要寨。驻守大将名叫金汤,因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因而长期安定,经济繁荣。商王为表其功,依据原名“金”字和三面环水之势命名为“金汤寨”,并赞扬说:“大商边防均固若金汤大将所守村寨,将万世无忧。”后经逐步演变,“固若金汤”就用来形容城防坚固,牢不可破,成语“固若金汤”典故即源于此。 据碑文记载:为防匪患,柏营村秀才刘业俊,号召附近53个村庄集资捐劳重新筑寨。并仿造当年金汤寨,仍在西大门刻有北宋时的对联和横批,面积18万平方米,呈南北长方形,墙高7米,顶宽5米,四周每隔2米留有一雉垛,设嘹望台5个,墙外围有2米高的拦坝墙,东西各一大门,东南角一小门,于同治元年竣工。 现存的寨墙依地形沿陡峭河岸筑起,雄伟坚固。在西寨门上刻有对联一副,上联为“金城永固直同汉寨三千”,下联为“汤池环绕不亚秦关百二”,横批为“固若金汤“。存有金汤寨古城墙、护城河、“金汤寨”石刻匾额等遗址。寨内保存有清初兴建的闫家大院,北宋时期的关爷庙。
形容金色的成语
形容金色的成语:
1、金光灿烂
拼音jīn guāng càn làn
释义具有金色的光泽或光辉的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6432。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只见城门石壁上镌着一副金字对联,字有斗大,远远望去,只觉金光灿烂。”
白话文释义只看到城门上刻着一副金字对联,字大的像斗一样,从很远的地方望去也觉得金光灿烂。
造句金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飘游。
2、金碧辉煌
拼音jīn bì huī huáng
释义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白话文释义别人都认为这个建筑很富丽堂皇,但我认为它是吸取民脂民膏的结果。
造句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3、浮光跃金。
拼音fú guāng yuè jīn
释义日光或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波光粼粼的样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白话文释义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造句落日斜斜挂在海平线上,死气沉沉的海面一时浮光跃金,竟增了丝许暖意。
4、金碧荧煌
拼音jīn bì yíng huáng
释义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白话文释义别人都认为这个建筑很富丽堂皇,但我认为它是吸取民脂民膏的结果。
造句电视里,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5、金光闪闪
拼音jīn guāng shǎn shǎn
释义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白话文释义脸上金光闪烁耀眼,手中刀光闪亮刺眼。
造句远远望去,黄色的沙子在太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好像上面有黄金珠宝似的。
带金的成语
1、黄金时代成语拼音:huáng jīn shídài成语解释: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064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成语出处: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2、金无足赤成语拼音:jīn wú zú chì成语解释: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成语出处: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3、积玉堆金成语拼音:jī yù duī jīn成语解释: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成语出处: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4、金石为开成语拼音:jīn shí wèi kāi成语解释: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5、金戈铁马成语拼音:jīn gē tiě mǎ成语解释: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