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什么昭什么的成语
耳目昭彰2113 [ěr mù zhāo zhāng] 生词本基本释义昭彰5261:十分明显,人4102所共见。众人已听到1653和看到内,十分明显。形容被众容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出 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例 句说刑部审问过,见~,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耳什么昭什么成语
耳目昭彰 [拼音]ěr mù zhā5261o zhāng[释义]昭彰:十分明4102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1653清楚楚,无法藏匿。[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带耳的成语有哪些
耳濡目染、交头接耳、耳听八方、面红耳赤、忠言逆耳。1、耳濡目染解释:濡:沾湿;染:沾染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6365。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译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2、交头接耳解释: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出自: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译文:不许头靠着头凑近低声交谈,不许大声喧哗。3、耳听八方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译文:为将之道,必须要眼观四处,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4、忠言逆耳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译文:良药苦口,而智慧的鼓励而喝的,知道他进入而已自己病了;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而第二主听的,知道他可以获得成功的。5、面红耳赤解释: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出自:朱熹·宋《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译文:现在的人有点小利与害,就到了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几乎没有喜怒。
耳什么彰的成语
只有耳目昭彰这2113个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解释:昭彰5261:十分明显,4102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1653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自: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译文:“向刑部审问过,见气氛明显,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部大臣又上奏一本。”
扩展资料
反义词:浮光掠影
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自: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译文:“浮光随太阳位置,茫茫影逐波深。”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藏辄止、跟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掠影浮光
反义词刻骨铭心、追根究底、一语道破、语重心长、明察秋毫、严谨认真
耳的成语有哪些
耳”相关成语:避人耳目2113不绝于耳5261不堪入耳充耳不闻出口入耳垂头4102塞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道听耳食东风吹马耳东风过耳东风射马耳耳报神耳边风耳鬓厮磨耳聪目明耳旁风耳根清净耳红面赤耳目股肱耳目一新耳目昭彰耳染目濡耳濡目染耳食之谈耳视目听耳熟能详耳提面命耳提面训耳听八方耳听心受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闻目染耳闻眼见耳闻则诵肥头大耳风吹马耳伏首贴耳俯首帖耳附耳低言隔墙有耳交头接耳酒酣耳热脸红耳赤马耳东风面红耳赤面红耳热目击耳闻目见耳闻目濡耳染逆耳良言墙有耳倾耳而听秋风过耳如雷贯耳如雷灌耳搔头抓耳洗耳恭听迅雷不及掩耳言犹在耳掩耳盗1653铃掩人耳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花耳热洋洋盈耳袖如充耳遮人耳目遮掩耳目震耳欲聋执牛耳忠言逆耳抓耳挠腮抓耳搔腮参考资料:成语大王4.0免费版本
有耳的成语有哪些
有耳的成语有哪些 :面红耳赤、耳聪目明、震耳欲聋、掩耳盗铃、耳熟能详、抓耳挠腮、充耳不闻、交头接耳、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