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过是非的成语
文过饰非2113 [wén guò shì fēi] 生词本基本释义5261文、饰:掩饰4102;过、非:1653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贬义出 处唐·刘知几《史通》:“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例 句1. 犯了错误不改,反而~,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带“是非”的成语有哪些?
有成语2113搬弄是非、播弄是非、大是5261大非、颠倒是非、独是独非。1、搬弄是非是4102一个汉语1653成语,拼音是bān nòng shì fēi,意思是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出自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2、播弄是非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o nong shi fei,意为挑拨是非。出自《两晋演义》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徐图报复。”译文:怀疑他搬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报复他。3、大是大非(dà shì dà fēi)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出自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4、颠倒是非,读音diān dǎo shì fēi,汉语成语,把是非弄颠倒了。出自出处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译文:圣人的言论,他的意旨含意,给古书作的注释很多,颠倒是非。5、物是人非(wù shì rén fēi):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出自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译文: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带是非的成语有哪些
包含“是、非”的2113成语共有70个搬弄是非播弄5261是非大是大非颠倒是非独是独非非昔是今覆是为4102非改是成非公是公非功过是非古是今非国是日非混淆是非积非成是讲是说非今是昔非今是昨非口是心非类是而非撩是生非掠是搬非论列是非貌是情非貌是心非面是背非面是心非明辨是非惹是生非惹是招非人非物是人我是非是非不分是非得失是非颠1653倒是非分明是非好歹是非口舌是非曲直是非人我是非之地是非之心是古非今是是非非谁是谁非说是道非说是弄非说是谈非似非而是似是而非随声是非讨是寻非无间是非无是无非物是人非习非成是习非胜是闲非闲是闲是闲非悬断是非言是人非招是搬非招是揽非招是惹非招是生非质非文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是而非之,非而是之是非只为多开口是非自有公论
什么过什么非(成语)
成语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6566顺过饰非、掩过饰非、文过饰非、护过饰非、补过饰非。1、顺过饰非的意思是谓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出自:《宋史·律历志十五》。原文: 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释义:创建日期的方法,撰演新的经历,居然不敢说处来,估计是害怕太史去有意掩饰错误。2、掩过饰非的意思是掩饰过失、错误。出自: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原文: 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释义: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能用来自己创造,而是用以错误的方法去掩饰自己的错误。3、文过饰非的意思是掩饰过失、错误。出自:《清史稿.卷三七八.苏廷魁传》。原文: 今该御史请收回成命,朕非文过饰非之君,岂肯回护。释义:现在该御史请求收回成命令,我不是写过饰非的你,难道肯回避。4、护过饰非的意思是掩护错误、文饰过失。出自:《清史稿·和珅传》。原文: 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释义:和珅率相对说的不真实,下诏怒斥责备他掩饰自己的措施,出去他的职务。5、补过饰非的意思是掩饰自己的过错。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原文: 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释义:文人画毛笔和墨水,为他人弥补过失掩饰错误,往往都是这样。